-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贡珍珍)“看着我们的‘一米邻里’公共空间今天正式启动,我们打心眼里欢喜。丰富了功能,我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11月12日,黄州区赤壁街道八一社区居民严端荣笑着说道。
在年初的大修厂生活区“板凳会”上,居民纷纷反映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老化,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八一社区召开兼职委员联席会,将其纳入实事项目清单,决定对居民让出的150平方米自家闲置土地进行修整,积极链接资源进行必要装修、常态化组织活动,得到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近年来,黄州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为重要抓手,推进资源下沉、平台下放、服务下移,带动委员成员单位、行业企业物业、党员治理骨干等多元主体参与到街道社区工作中来,推动形成民事共谋、资源共享、效果共评、基层共治的治理格局。
固本强基,筑牢“红堡垒”。前期,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牵头对市区下沉驻点单位、辖区成员单位、“两新”组织及党员骨干进行全面摸底。在上级党组织指导下,经充分酝酿、达成共识、书面申请、研究批复后、推选班子等程序,全覆盖建立街道、社区兼职委员会,持续健全五级组织架构。广泛吸纳市区驻点单位、下沉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参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效破解城市街道、社区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孤军奋战”难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化零为整,建好“硬队伍”。街道按照“1+13+N”模式做好兼职委员选聘工作,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书记,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等13家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按工作需要选聘市、区直“N”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加入。社区采取“委员+成员”的模式选聘兼职委员,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书记,社区党组织、市区两级“双创”主协创单位负责人、片区民警及辖区内有代表性的国企、“两新”组织、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大党委委员,以社区辖区内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为成员单位。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分别选派49名、52名在岗在编党员干部到单位驻点社区挂职第一书记、副书记,各乡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分别选聘41名街道兼职委员、316名社区兼职委员,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共治、上下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完善机制,提升“融合力”。在街道,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市区职能部门资源力量,推进街道区域内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城市发展等工作。在社区,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委员、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干部下沉、党员报到”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力量,为民服务办实事,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助力社区治理。聚焦街道基层社会治理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通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形成科学决议,共同抓好落实。今年以来,共召开街道、社区兼职委员联席会议166次,讨论研究社区治理、小区治理、集体经济、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的问题217件。西湖街道西湖社区君泽惠园小区自来水管网老化、自来水外溢,居民反映强烈。西湖街道兼职委员会将其纳入实事项目清单,多次对接市自来水公司对小区开展勘察,结合居民意见完成了改造,解决了居民“心头大患”。
穿针引线,织密“服务网”。街道对全区1039个小区(片区)走访调研,将原579个小区(片区)治理单元优化调整为440个治理单元,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自治组织带头人,推动设立楼栋党小组1821个,亮出党员中心户2717个,推动基层党组织延伸到边到角,不断增强居民凝聚力。通过深化共同缔造理念,资源、平台、服务三下沉要求和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城管队员、民警“四位一体”下沉机制,各街道和社区将解决辖区居民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作为首要目标,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共同缔造、美丽黄州城建设、完整社区建设、创文创卫等方面任务,点面结合织密为民服务“一张网”。
汪家墩社区一二组湾内塘黑臭水体得到治理、汪家冲社区八组通组公路破损路面得到修复、望月堤社区西南区一路人居环境得到提升……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在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的赋能下得到解决,城市基层治理的“善治蓝图”正在编制。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