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作者:李忠厚
艳阳高照,天朗气清。站在位于黄州区陈策楼镇和陶店乡交界的幸福水库的大坝上,那一条环幸福水库的多彩旅游路在绿树间、花果中时隐时现,那幸福村和杜家林村连成一片的数千亩棋盘似的鱼池,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大坝外鱼苗孵化基地里忙碌的渔民洋溢着笑脸;杜家林村的刘君子湾、古楼园村的螺狮地那一栋栋独具风格的民居,还有六庙村幸福怡景的游客载歌载舞……令人流连忘返。
当你问起时,会有人告诉你,这全得益于黄州区环幸福水库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将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选在环幸福水库?
近年来,黄州区围绕推进主城崛起,深入实施“三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因农业人口占比较大,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繁重。农业类别齐全,但综合效益不高,存在产业链条不长不强的短板,亟需通过片区示范,赋能美丽乡村建设,集成一二三产业,推动全区产业优化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幸福水库被喻为黄州区的“眼睛”,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而和美乡村示范片包括陈策楼镇六庙村、杜家林村、古楼园村和陶店乡幸福村、砂子岗村共5个村,其中幸福村、杜家林村、古楼园村被省财政厅授予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该示范片总面积1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06人;离黄冈市区15公里,距武汉市区60公里、黄州站4公里、黄冈东站5公里、鄂州花湖国际机场20公里。紧连大广高速、黄鄂高速、黄州高速、G106国道和城东公路。该片区处于乡村旅游资源密集区,十公里范围内有陈潭秋故居、十里荷塘、月季花基地、巴河等有影响的景区景点,周边联动效应极强。
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示范片,黄州区组建专班,多次踏勘、反复论证、慎重考虑,确定将环幸福水库片区作为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
这是一个利民惠民的浩大项目!
更是一个和美乡村建设的巨大工程!
于是,黄州区成立了示范片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做好计划安排、监督指导、考核验收等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结合实际,确定了突出各村资源特色和民俗风情,追忆红色年代,传承水库精神,弘扬新时代渔文化内涵,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为基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推进宜居宜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定位。并编制了《环幸福水库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规划》《黄州区环幸福水库乡村振兴及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出台《黄州区财政局关于印发〈黄冈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奖代补”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转发〈湖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奖补扶持政策和示范片5个村和美乡村规划和实用性多规合一规划,突出“红绿”融合,做美“点”、串好“线”、连成“片”,对幸福水库开展库区水污染防护治理、环幸福水库湾组风貌提升。
与此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通过向省财政厅对这项工程的陈述,在全省和美乡村项目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通过资源整合,统筹整合省级、区级资金及社会资本,总投资5218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奖补资金40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3000万元、统筹资金8482万元、引入社会资本投资36700万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
在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中,统一调度,统筹兼顾,严守耕地底线,做好绩效目标设置、审核、批复、调整、绩效监控、自评及结果应用。依托区农村财政管理中心和乡镇财政所,建立“乡镇日常监督+区级定期抽查”立体监督体系,严格资金专款专用,常态化督促建设进度,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强化人才支撑,吸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引导社会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试点片区聚集。实施“村银共建”,完善基础设施,确保运营通畅。强化督查机制,坚持现场指导,拓展关键链条,确保有序推进。以共同缔造为基础,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以农民为主体,把“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贯穿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与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形式多样文明创建、平安法治和谐稳定、群众齐心共同缔造等相结合,广泛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示范片规划、建设、管理、评价,确保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群众认可建设成果。
如今,该片区和美乡村示范建设有声有色,紧张有序,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铸造了“幸福渔歌、诗画湖田”品牌。立足幸福村“湖北鱼苗孵化第一村”优势,紧抓渔业生产发展、渔民增收等关键环节,实现规模化繁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渔业综合效益,联农带农增收致富。做活“水文章”,以“碧道+”“水美乡村+”“水库+”等模式,发展碧道产业带、滨水生态乐园、滨水体育运动、滨水田园康养、优质水产品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使渔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幸福渔歌、诗画湖田”的和美乡村品牌。
——形成了“一环三区链五湾”格局。以“渔”为媒,链接示范片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绿色文化、幸福文化等,策划渔IP形象,精心打造了示范片标识系统,建成“幸福鱼一家”漂流成长为故事线,打造戏台广场、如鱼得水、活力驿站、相濡以沫四大休闲驿站的“幸福渔歌碧道环”;建成以幸福村、杜家林村为主体,建设渔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创新现代渔业发展的“现代渔业集聚区”;以砂子岗村、六庙村为主体,结合乡村田园综合体、湿地环境景观,发展鄂东休闲渔村的“休闲渔村示范区”;以古楼园村乡村文化为抓手,传承地域文脉,丰富发展内涵的“文创渔村聚集区”,实现“五湾串珠成链,共谱时代渔歌”,打造了“一环三区链五湾”格局。
——打造了“和美乡村、水美乡村”样板。立足三产融合,打造了“一村一品”。幸福村、杜家林村建成以水产养殖和水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聚集地,重点建设了水产品交易中心、电商中心、淡水鱼类博物馆、鱼苗孵化项目、淡水鱼及农产品加工展销中心、幸福服务驿站和研学展示窗口;砂子岗村、六庙村依托幸福怡景田园综合体的旅游基础,景村融合,互融共建,实现渔业发展、“渔”休闲旅游互融共振,修缮完善乡村传统文化、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改善休闲渔业发展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宜居村湾基础,培育和孵化一批渔风情民宿、开发一批休闲农副产品、保护一片幸福湿地景观;古楼园村将红色革命文化和古楼文化植入,盘活闲置土地,有效营造本村独有的红色渔村风情,利用村周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等场地,见缝插针绿化美化。
——形成了经济、社会、生态、示范联动效应。结合共同缔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以环幸福水库为切口,在绿水生态、绿水碧道、绿水文旅、绿水共富、绿水生金五大方面,进行生态修复,利用水元素,打造和美乡村“水”亮点,连接起乡村集体经营的“触角”。以“合作社+企业+供销社+信用社+技术(农技+智慧+人才)”的“五位一体”利益联结模式,为村民提供生产资料采购、农机服务、产品销售、金融贷款、技术支持等一条龙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整合公交、物流、邮政、电商等资源,建立以公共配送中心为枢纽、以客货邮综合服务中心为节点、以线路公交和物流班车为纽带、以镇村组综合服务点为末端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配送效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实现经济发展稳健,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生态平衡和生态效益绿色环保,树立了和美乡村建设标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目前,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的成功经验正在全区复制,正在以打造2.0版和美乡村为目标,利用黄州区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红色特色资源,将传承和弘扬“潭秋精神”作为“红绿”融合发展的主色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形成了以“红绿”融合发展促进“农文旅商体康”全面发展的格局,助力黄州“主城崛起”和“三城”建设,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叫响黄冈、冲出全省、迈向全国的征程上勇往直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