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作者:梁文
与天下许多母亲相同的是,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与天下许多母亲不同的是,我的母亲经历过太多的磨难,而母亲以坚韧不拔的秉性,勇敢地面对这些磨难,走过了昨天,走进了今天。
六十年前,母亲出生在大源湖畔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她是闻着鱼腥味长大的,虽然鱼腥味不好闻,但在外祖父、外祖母的关爱下,母亲享有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做着童年时代的五彩梦想。
母亲不知道厄运正无情地向她走来。十四岁那年,外祖父在渔船上突然犯病,掉到水里淹死了。次年,外祖母也病逝了。十五岁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弟弟(最大的七岁,最小的五岁)成了孤儿,从此苦难就紧紧跟随着母亲,从此苦难也练就了母亲坚强的性格。家里没有吃的,母亲就带着弟弟挨家挨户去乞讨;没有穿的,母亲就把破被面子缝制成衣服……母亲用她稚嫩的双肩支撑起一个家。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母亲含泪将两个弟弟送进孤儿院,而她自己也到了出嫁的年龄。
母亲20岁那年,嫁给了父亲。后来,她一口气生下了四个女儿。当她生下我时,父亲却病倒在医院里,父亲得的是心脏病,当时无药可治。得知母亲生下的是一个“带把子”的,父亲出乎意料地吃了两碗饭,气喘吁吁地从医院走到家里,这也许是盼子的力量驱使着他。但他毕竟病入膏盲,在我会笑的时候,便撒手西去。父亲去了,支撑这个苦难家庭的大梁倒下了,看着襁褓中的我和四个未成年的妇女儿,母亲欲哭无泪。
母亲成了寡妇,那年她33岁,村里人劝她改嫁,但她坚决不从,她是为了我们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在那个“论工分”的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年幼的儿女谈何容易。之后的日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她早早地起床,洗衣服、做饭、出工、喂猪食……母亲的岁月就这样匆匆地流走,而流走的不仅是岁月,更是母亲的青春和汗水。
基于我们家的特殊情况,生产队干部对我们十分照顾,尽可能不安排重活。而母亲不甘心做被人同情的对象,每天第一个出工的是她,最后一个收工的也是她。男人挑“谷把”,她也挑“谷把”;男人耕田,她也学会了耕田。总之,男人能做的事,她都会做,而男人做不到的事,她却做得到,她似乎要和男人比个高下。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输的人,为了我们她在透支她的生命。
母亲克勤克俭,精心料理这个家,但日子依然非常清苦。那时布料、猪肉都要凭票供应,不像现在物资这样充足。而不懂事的我却很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新鞋穿,有肉吃。当我把新衣服、新鞋穿在身上时,母亲依然穿着那样花旧袄,那件袄是母亲出嫁时穿的,母亲一穿就是十余年。过年吃肉时,母亲总是把肉夹到我们碗里,而她却只吃青菜萝卜,母亲说她不喜欢吃肉,我觉得母亲真傻。
母亲没读书,也许是因为自己不识字的缘故,她想方设法把我们送到学校。当时,邻家的孩子都在捡粪、放牛、干农活,而母亲执意把我们姐弟五人送到学校读书。开学的时候,也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她要为我们东挪西借凑足学费,亲戚朋友的门槛她都踏遍了,好话也说尽了。记得读小学五年级时,我们要交11元学费,11元在当时是不小的数目,那年收成不好,母亲已身无分文。但在开学那天,她拿出皱皱巴巴的11元钱交给我们。听村里人说,母亲在开学前一天来到医院卖血,她用卖血的钱为我们交了学费,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母亲很爱我们,也很小责备我们,记忆中她只打过我一次,而这一次至今历历在目。那年我读小学二年级,因为和别的孩子打乒乓球没有上学。母亲知道后非常气愤,把我的屁股重重地打了一下,我哭了,母亲也哭了,她是恨铁不成钢。后来,我学习十分勤奋,成绩进步很快,当我将100分的考卷交给母亲时,她笑得很开心,逢人便说鹏伢有出息。
母亲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她用羸弱的双肩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如今,我毕业分配到城里,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姐姐们也都在城里做事,这一切令母亲感到欣慰。母亲笑了,笑容在她满是沟壑的脸上舒展,而岁月也染白了她的秀发。母亲老了,她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她的生命过程中只有付出和与命运的抗争。
母亲是生活的强者,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不断前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