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楚天法治全媒记者:孙小明 通讯员:王晓锐)松滋地处鄂西南,山接武陵余脉,水连洞庭碧波,位于“九曲回肠”的荆江上游,境内拥有四大水系(江河、洈水、北河、庙河),拥有长江岸线27.36公里,是长江过境荆州、分流洞庭的首市首口。松滋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发展与保护,扛牢“一江清水东流”“一湖清水送洞庭”政治责任,确立了建设两湖平原西部生态与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
松滋市“长江岸线生态保护”鸟瞰。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
松滋市坚决扛牢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推进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走深走实。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行动。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3个直入长江排污口安装在线设施,实时监测。完成4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及采样监测。城东工业园、临港工业园企业全部接入污水管网、达标排放。全市20个国省市控断面(水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其中洈水库心、乌溪沟、桂花湖断面常年达到二类水体。
二是全力以赴推进城镇污水系统治理行动。近年来,共投资10亿元,用于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建设、渠道治理等,完成三条城市沟渠(工农渠、红旗渠、德胜渠被纳入省名录)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城市雨污分流管网112.2公里,分片分批启动城北、城南片区收集管网工程,中心城区污水消纳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全力以赴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行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船舶停泊,船舶安装油水分离器,产生垃圾及时收集上岸。船舶污水垃圾港口接收专用码头已竣工投运。港口企业、公务码头及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公司均按要求注册“船E行”污染物智能接收系统且运行正常。完成全市18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
四是全力以赴推进森林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完成长江岸线修复治理22.7公里,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4.6平方公里,湿地保护面积8万亩,湿地保护率达30%。23处非法码头全部清场复绿,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完成省级任务清单的121%。
五是全力以赴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养殖污染治理行动。持续推进药肥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8%,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7%。目前全市土壤受污染状况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六是全力以赴推进重点湖库及消落区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湖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消落区环境管理,严禁放牧、游泳、烧烤等影响水源保护的行为。松滋市现有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6个“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行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建立统一的水质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监测表明松滋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保持相对稳定。
七是全力以赴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对现有矿山加快绿色升级改造,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强化开采、装卸、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降尘抑尘措施。依法关闭限期整改仍不达标露天矿山。严格要求全市新建的6家矿山企业,正常运营1年内必须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拟通过市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依托矿港公路条件,新建石灰石矿产综合输运系统(绿色廊道),形成高效的物流运输供应链和高效环保的货物运输通道。
八是全力以赴推进磷石膏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以磷石膏综合治理带动磷化工产业绿色化转型,招引培育三迪、世宇建材等磷石膏处理利用企业,提高综合利用率。强化源头管控,实现磷石膏处理信息的可追溯、可查询。畅通磷石膏综合利用审批流程,对产膏企业磷石膏综合利用实施周调度,推动产膏企业无害化设施、世宇二期、利华环保二期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推动交通等部门加大路基材料等试验路段建设,进一步拓展磷石膏综合利用应用场景。大力开展长江污染治理攻坚提升行动。松滋市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1家。
九是全力以赴推进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松滋市正在积极推动枝江、宜都、松滋三地大气质量协同共治,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经三方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绿色友好、共促发展的原则,设立联议协调小组,协调、解决区域内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十是全力以赴推进完善绿色激励机制行动。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车桩协同发展,完善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建成充电桩146个,后期将统筹推进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枢纽站场绿色升级,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交通的应用推广,鼓励更新绿色交通运输车辆,着力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报废淘汰工作。按照省“十四五”期间提出的淘汰报废计划工作任务,2024年完成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107辆报废工作。
坚定不移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
一方面,坚持高水平保护。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高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2022年以来,通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优中选强,累计通过评审项目38个,婉拒未达到入园门槛和不符合产业链发展的项目10个,为松滋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去年以来,松滋收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第三方污染治理示范试点园区”等6大“国字号”荣誉和“湖北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3大省级金字招牌,化工园区顺利通过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复核认定和全省化工园区D级安全风险等级复核。松滋市共创成13个省级生态乡镇、45个省级生态村、16个荆州市级生态镇、174个荆州市级生态村,生态绿色底色愈发厚重。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增大。松滋市委、市政府主动扛起了长江、洞庭湖两大流域保护大旗,下定决心启动建设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将稻谷溪湖、小南海湖、庆寿寺湖及新河等河湖渠系纳入其中,投资2.82亿元建设了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项目,让昔日的“城区化粪池”变成了一个天蓝水净、休闲游憩的湿地公园,“鸟语花香人陶醉”的湿地风光,2020年稻谷溪生态湿地公园创成3A级旅游景区。
洈水镇樟木溪村。以前樟木溪村,地理位置偏远,百姓收入普遍偏低,人居环境恶劣。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农文旅融合,从路难行、水难喝的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小康村。樟木溪村遍布着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民宿小院,村子里秀木葱茏,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百姓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去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的称号。
刘家场镇方家坪村四方岭矿山。以前四方岭矿山边坡裸露、扬尘漫天,老百姓投诉不断。近几年来,通过危岩清除、坡面整理、挡土墙工程建设、排水沟修建、生态绿化等工程治理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对矿区开采区域及可绿化区域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曾经“满目疮痍”的荒坡地被满眼绿色所覆盖,变成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生动实践。
积极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
松滋市坚持水质导向,实施“活水、清水、美水、兴水、管水”五大行动,推进违建拆除、淤泥清理、坡面整治、河道疏浚、水源污染防治,坚持“三源共治”和“三链三化”,探索“田-渠-塘三级减污”“三水同治”厕改等新机制,再现了“水清岸绿”的涴米美景。
近期,松滋市小南海湖生态涵养区河湖连通与城南污水厂尾水净化项目突出重围,荣获《中国美丽城市》之“中国全域海绵典范”作品奖。本次获奖项目全国共23个,湖北省仅2个,松滋是其中之一。
松滋市沙道观镇小流域综合整治示范点鸟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