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艺馨 吴昱蓉 邓璐)“周叔,骑车注意安全!”11月5日,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党总支部书记何文忠提高了音量喊道。
“好、好、好!”停下车来,周吉国连连回应。乡村路上,两人像是久别的朋友一般打着招呼。
“对了,周叔,现在正是茶园冬管的时候,记得茶叶管护不要乱用肥料。”“我们用的都是农家肥。”
“三句话不离本行。”两人很快说起了茶叶的事情。
“有了这个茶厂,茶叶才卖成了钱。”周吉国说,种了3亩茶,年收入近万元。
他口中的茶厂,是落户秋木村的硒妃茶厂。正是茶厂落户,绿叶子才能变成“红票子”。和他一样,67岁村民陈堂礼精心呵护着6亩茶园,靠着种茶过着充实的老年生活。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是大家之前不敢想的事。村民们有深切感受:发生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何文忠。
2018年5月,经组织推荐,何文忠担任秋木村党总支部书记,和同事们全力推进水、电、路、网等打基础的工作。
一边打基础,一边谋长远。
何文忠(右)和硒妃茶厂负责人范绍波查看茶园冬管情况。
产业必须要发展,茶叶是当时绕不过的弯,因为秋木村有种植茶叶的传统。
很多“老茶客”都喜欢喝秋木的茶,但当时,部分老茶树正在逐渐被挖掉。
何文忠急了。是挖掉?还是保留?他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土壤检测,结果显示村内大部分土壤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适宜的土壤、优质的茶叶,变不成钱?“鸡骨头”一般的茶园让大家为难了。
问题出在销路上。何文忠一班人发现问题,立即着手解决。最终打动了本土“茶专家”——范绍波。他返乡承包荒废老茶园,建成硒妃茶厂。
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在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下,何文忠带领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抽身下地帮忙栽,新发展龙井43号、鄂茶10号共2000亩。截至2022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
“一亩田得几千块钱,还是搞得。”走访发现,村民特别是年龄稍长的村民深有感触。茶叶产业实实在在,为秋木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见到范绍波,他刚从西北考察回来不久:坐在茶桌前,决胜千里。
“考察效果不错,准备进军西北市场。”范绍波说,已经布局了3家门店。
因海拔较高,秋木村春茶采摘较低山晚15天左右,鲜叶售卖价格没有优势。怎么办?何文忠在每年春茶开采前找到范绍波,目的很明确——鲜叶单价加5元。
对此,范绍波很支持。“好原料才有好品质,好品质才有大市场。”他说,共谋发展不是一句空话,管护得到统一,品质得到保障,让利于民也是成就自己。
一脉和,周身遂。
借力大清江旅游深入开发,秋木村大踏步走在产业振兴的路上。
“茶叶3000亩、小水果300亩、土豆种植500亩、养殖大户21户,建成硒土豆加工厂、冷调库……”何文忠介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实落地推动着产业发展。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
何文忠(右)在白岩寨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香菇种植基地与负责人交谈。
三斤、五斤、九斤,不同重量包装的高山黄心土豆正在瑞丰农业合作社装车,它们将被送往全国各地。“订单全部由线上电商平台完成,顾客下单后,我们进行分装、运输。”负责人赵春杰说,月均3万单、18万斤。
走进白岩寨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香菇种植基地,一簇簇蘑菇鲜嫩肥厚,散发出淡淡清香。返乡青年党员刘莉发展香菇大棚22个,预计产值超过50万元。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道复杂的综合题。“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何文忠说,在发展中打消群众顾虑,想方设法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上得“厅堂”。何文忠更下得“厨房”。
“羊子倒了!怎么办?”11月3日中午,村民黄秋来急匆匆地打来电话。
来不及去现场,何文忠视频诊疗——因喂食苕藤导致了羊胀气。随即指导黄秋来用针头在羊肚子鼓起最高处刺入——放气。
当天下午,何文忠前往黄秋来家中查看,数十只羊都没事了。
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群众有需要,他及时伸援手。曾经多年兽医经历,何文忠认为这是顺手捎带的事情。
不止是远谋发展近排忧,他也是群众信赖的“和事佬”。
经历过三任书记的同事陈茂波打心底佩服何文忠。他介绍,因为界址不清导致的一起林地纠纷,多次调解不成。何文忠请来以前划分界址的老同志,面对面回忆,采用立竿、拉绳等老办法,最终让双方点头。
“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最大的心愿。”何文忠表示,在任一天,就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
记者手记
张艺馨
若不是提前约了,估计很难见到何文忠。
短暂的采访时间内,平均五分钟左右,就被手机铃声打断一次。
何文忠说,村民给我打电话,肯定有事,一定得接。
乡亲们的家长里短,他娓娓而谈,了如指掌;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他云淡风轻,逐一化解,深知“感情牌”的重要,“无非是争一口气”的理解……尽显“家长”本色。
貌不出众、语不惊人,朴实无华。在乡村路上,若不是骑行的三轮车主停下车来,叫一声“何书记!”谁人知他是书记?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干。作为秋木村党总支部书记,他既发挥比较优势,也不坐井观天。
争取项目、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全力以赴,取得实效,让群众普遍受益,出行走上硬化路,茶叶、土豆、小水果卖出好价钱;面对山田林地矛盾纠纷,他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村民需要的时候,他秒变“兽医”,运用自身掌握的畜牧兽医知识,解决急难愁盼事儿。
化身“交警”指挥交通,从他那专业的手势可以看出,这事绝对经常干。“慢一点!”临别还不忘细心叮嘱,“把安全帽戴好!”
是这些事,让村民打心底竖起大拇指——点赞!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