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天上飞禽,地下鹌鹑”。多数人品尝过鹌鹑蛋,然而鲜少有人目睹过鹌鹑的真容。
近日,记者走进沙洋鑫盛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大棚,耳畔传来的是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成千上万只鹌鹑在笼中欢快地蹦跶着,它们小巧玲珑的身躯、圆溜溜的眼睛,萌态可掬。有的在争抢食物,有的在梳理羽毛,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
裴中财笑着介绍:“鹌鹑从孵化到产蛋只要一个月左右,产蛋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且鹌鹑蛋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简直就是‘金蛋蛋’。”
裴中财,这位土生土长的沙洋人,早年外出闯荡时,就曾涉足鹌鹑养殖领域,并且干得风生水起。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后,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把鹌鹑养殖的技术和经验带回沙洋县官垱镇,创办了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鹌鹑养殖基地,继续在鹌鹑养殖的道路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返乡养殖鹌鹑时,裴中财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家乡是我的根,这里有我熟悉的土地和亲人。而且,如今家乡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政府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我相信在这里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的紧张、场地的建设,都曾让裴中财倍感压力。然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他逐一克服了这些困难。今年2月初,荆门大地被强降雪笼罩,裴中财的三个鹌鹑养殖大棚全部垮塌,损失将近100万元。裴中财回忆道:“那真是巨大的打击。”但在当地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裴中财与党员干部们争分夺秒地抢救鹌鹑和厂房设备,仅用20多天,就恢复生产。提起当时的情景,裴中财至今依然感动得热泪盈眶。
如今,沙洋鑫盛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大棚里一片繁荣景象。每天,大量新鲜的鹌鹑蛋从这里产出,销往全国各地。“我们目前鹌鹑存栏量30余万只,日产蛋量能达到3000公斤左右,营业额3万-4万元,市场供不应求。”裴中财自豪地说,预计年底满栏总销售额将达2000万元。
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创业。宋长峰是官垱镇高桥社区的村民,看到鹌鹑养殖项目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萌生了创业的念头,通过裴中财提供技术支持,申请银行贷款50万元,流转社区土地4.04亩,新建二期2个标准化养殖大棚,将鹌鹑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实现鹌鹑养殖产供销一体带动。同样,今年56岁的卢明凤也是受益者之一,之前她一直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养殖场建成后,卢明凤成了这里的员工。“现在我每天给鹌鹑喂食、捡蛋,离家近,每月收入三千元-4千元,日子越过越好啦!”卢明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一步,二期大棚拟新增养殖规模20万只,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展望未来,裴中财充满信心地说,不仅要提升鹌鹑的养殖数量和质量,还要拓展鹌鹑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开发更多具有特色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来源:沙洋融媒)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