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护“水”织新锦一一巴东县践行“两山”理论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记(一)
恩施日报 2024-11-01 15:57:41


一页历史的沧桑画卷,一张现实的美丽图景。是什么力量让巴东“越过千重山,轻骑万里云”?即日起,本平台将分五期推文,发布《峡江澎湃:巴东县践行“两山”理论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记》相关报道,从水、山、绿、链、城五大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巴东县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探索与成就。敬请关注。


(滑动观看)

长江之畔,巴山以东。巴东,一座与水相伴、和山同脉的峡江画城。


看过往,有“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千年古县的荣光,也有多年撕不掉“老少边库穷”的标签。打开地图,巴东县位居中国腹地、湖北西南,南北狭长,状如哑铃,山连山,沟连沟,惜平地如金。历经三峡库区、水布垭库区两次大移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


观如今,一江穿城过,飞桥架南北,从滨江山城百步梯拾级而上,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街道蜿蜒爬升,磅礴画布的卷轴从县城铺展八百里山乡,“一城两翼”羽丰展翅, 特色小镇拔节生长,文明新村繁若群星,产业致富田沃野生金,巴东正奋笔齐绘城乡焕新、万物勃发的山河锦绣。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等“国字号”名片,成为印刻在巴东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全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恩施篇章征途上的生动字节、鲜活符号。


一页历史的沧桑画卷,一张现实的美丽图景。是什么力量让巴东“越过千重山,轻骑万里云”?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恩施日报采访组踏访巴东城乡大地调研,探寻巴东高质量发展答案——


站在历史交汇点,巴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州委“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战略部署,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在省、州发展大局中一张蓝图绘到底。


直面改革发展的汹涌浪潮,巴东县委、县政府带领50万人民,以江的开阔胸怀、山的坚韧意志,弘扬传承纤夫精神、泉口精神、绝壁天河精神,斩穷根、摘穷帽,共赴全面小康,谋发展、惠民生,迈向共同富裕,向着“幸福巴东”奋楫竞发。


峡江澎湃,春潮连波。“巴东将围绕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省硒产业融合发展基地、‘两江’库区重要生态屏障、三峡库区重要综合交通节点‘四个功能定位’,咬定目标不放松,到2029年,‘四个功能定位’基本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这样描绘高质量发展图景。



 护“水”织新锦 

——扛牢“三大责任”、奏响“三部曲”,

“一江清水、两岸青山”成为江河新封面

护一江清水,守一河安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长江流域、对全国生态治理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巴东自身绿色崛起、永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一路奔腾至巫峡,绕过长江大转拐,入鄂首站便是巴东。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巴东段全长39公里

岸线长92.5公里

流域面积1796平方公里

这一叶“山城绿肺”

容不得半点侵蚀。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站在长江入鄂第一哨上,坐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巴东,主动扛牢源头保护、库区安全、生态屏障“三大责任”,奏好治水、护水、活水“三部曲”,在“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历史抉择中,绘制巴东生态与发展互促互进、循环持续的江河新图景。


“镇江阁上吹吹风,健康步道上散散步,亲水平台上遛遛狗,在这里每一秒都是慢生活。”

每当山城拉下夜幕,长江南岸的滨江走廊、北岸的官东大道灯影闪烁、市民如织,扎堆打卡广场、公园、步道等库岸网红景点。这条对称的景观带有个诗意的名字——盈彩水岸。



盈彩水岸(资料图)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指引下,巴东科学谋划实施三峡库区巴东县城长江干流库岸综合整治工程,投入资金21亿元,在县城长江干流南北两岸建设道路工程、库岸护坡、景观工程、拆迁安置房,用“内外兼修”的治江之道,根治库区消落带、乱石堆、滩涂地,衍生出亲水走廊、亲水广场、儿童公园等新的“城市生命体”,托起“亲水之城”新IP。



儿童公园(资料图)


岸边

   工程修复和植被护理妙手施治,出重拳、出实招开展非法码头整治、岸线清理整顿、岸线生态修复,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模式下,提升长江生态屏障能力,推出“景色优美、系统稳定、格局优化”的生态涵养型长江岸线。同时,在增绿、添彩、亲水中打造滨江生活圈,建成“听涛声、吹江风、看江景”的诗意栖息地。


水上

  进入“史上最严”的十年禁渔期,让母亲河休养生息;走好“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行动路线,用“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为环境减负、为环保加码,实施治山、治水、治土、治气、治污“五治行动”,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87个,年均清漂2000吨,安置退捕渔民530人,长江、清江巴东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长江巴东段鱼类种群数增至39种,“一江清水、两岸青山”成为巴东山河新封面。


时已金秋,三峡水库启动2024年175米蓄水,位于郑渝高铁巴东站前的神农湖再现平湖风光,青山、村庄倒映湖面,水鸟不时点水掠过,荡开圈圈波纹,将一幅美景映射到“天空之镜”中。‍

若把大江大河比作主动脉,小溪小河则是“毛细血管”。巴东在治水、护水“一盘棋”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平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试点和样板,分批次推进东瀼口镇东瀼溪、沿渡河镇罗溪河、茶店子镇庙坪河小流域治理,聚焦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产业、水文章7个课题,描绘“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流域多彩画卷。



平阳湖上候鸟成群结队(资料图)


“我们的治理目标是把神农湖打造成巴东的会客厅!”

平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前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向园青介绍,平阳河流域紧邻沪蓉高速公路、郑渝高铁,和神农架大旅游圈相依相融,并延伸开发柑橘采摘园、神农湖水上游乐园,通过流域上、中、下游的保护、治理、开发,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流域新生态。


治水、护水、用水,巴东在“亲水之城”的渐变推进中,打造优美水生态,守护珍贵“生命源”。


被称作山城“水管家”的巴东县水利局局长谭勇列出一组数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县建有水库14座;近3年时间,规划建设水库8座,在建水库5座,12个乡镇水厂全部提档升级,构建了水库—引水管网—水厂—供水管网—用户“一张网”。


县防汛值班办公室挂着两张图:一张是巴东县重要水利工程图,另一张是巴东县防汛抗旱图。


“图纸上水源缺乏的红色标识越来越少,防汛抗旱的网络越织越密,群众水缸满了,农田丰收了,全面小康也就稳当了。”

谭勇说,在大规划、大水厂、大管网、大保障“四大工程”下,巴东水利人正引领群众在“从无水吃到有水吃,再到吃好水”“从看天吃饭到旱能浇、涝能排”的嬗变中,共享水利利民红利。





一座城的水循环系统离不开供水、排水。巴东全欣水务公司负责人黄本毅自我定位“水大夫”,用匠心守护水环境安全。


“决不让一滴生活污水直排入江!”黄本毅说,在守好安全供水首端的同时,公司争取资金1.4亿元,实施巴东县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江南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并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模式,做到污水不横流、垃圾不落地,全力守护一江清水。


只此青绿,江河无恙。

一曲“护水之歌”正唱响

巴东一水安澜的壮阔征程:、


13.5万亩绿化造林、10条生态廊道、10万亩沿江橘园织出山河锦绣;

关停长江边的煤矿2家、非煤矿山97家;346名县、乡、村三级河长坚守“护河岗哨”;

2个省级生态乡镇、68个省级生态村和2个州级生态乡镇、102个州级生态村组成绿色先锋矩阵……





峰回水转,皆是锦绣。

纵览长江经济带,

“长江边最美的峡江画城”

入眼成画。

 

欢迎关注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视频号



来 源丨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向园梦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