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刚刚!武汉全城鸣响!
湖北日报 2024-10-25 16:00:38

刚刚,武汉全城

响起防空警报

你听到了吗

86年前的今天

侵华日军从汉口岱家山

进入武汉市区

武汉就此沦陷

武汉人民在日寇铁蹄下

遭受了7年的蹂躏和苦难

遭到日军轰炸的汉口。

据武汉市人民政府

此前发布的通告

10月25日16时00分至16时30分

在全市开展防空警报试鸣

防空警报鸣放具体时间及信号规定如下:

16时00分,鸣放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持续3分钟;

16时15分,鸣放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持续3分钟;

16时27分,鸣放解除警报:连续鸣响,持续3分钟。

防空警报试鸣期间,请全市各单位、全体市民和临时来汉人员保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各相关单位可根据需要组织开展防空疏散演练和模拟救援活动。

武汉防空警报试鸣的由来

国内许多城市选择在9月18日拉响防空警报,而武汉为何将防空警报试鸣的日期定在10月25日?

武汉市首次鸣放防空警报是1937年8月20日凌晨5时,次日,武汉遭到了侵华日军飞机的轰炸。

战争的持续,让一年以后的1938年10月25日成了武汉市民的国耻日——武汉沦陷日。

1938年10月25日,日军突破汉口以北岱家山,占领守望台。

据《武汉市志》记载,从首次拉响警报,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全市共遭日机空袭72次(汉口31次、武昌32次、汉阳9次),日军投弹3080枚,炸死1651人、伤3147人,炸毁房屋3437栋(汉口554栋、武昌1359栋、汉阳1524栋)。

武昌徐家棚车站,遭日寇飞机轰炸。

当时报刊记载的“每遭空袭,血肉横飞,火灾四起,房屋倒塌,多少劳动人民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而在市民口中流传着的“有乡的回乡,无乡的借乡,借不到乡的,就只有跳江”,就是大武汉“有城无防”的真实写照。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如今硝烟已经散去,但曾经“有城无防”的耻辱历史我们绝不能忘,人民防空的安全意识我们必不能丢。

每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警报声响起的背后,都在提醒武汉市民勿忘历史,警钟长鸣。

2003年初,部分武汉市政协委员提出“在10月25日下午16时拉响警报……并由此形成惯例”的提案,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我市“每年10月25日进行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第二十八条),以警醒广大市民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防空警报如何覆盖整个城市?

防空警报的覆盖范围不仅取决于警报器的功率和音量,还依赖于科学的布局和广泛的传播网络。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内,为了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警报,防空警报器通常被安装在高处,如建筑物顶部、广播塔或专门的警报塔上。高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远,越不容易被障碍物阻挡。

资料图

警报器的布置经过精确的计算和规划。通常,在一个城市或大区域内,防空警报器之间的距离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各个警报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相互覆盖,形成一个完整的声场。这种声场可以让声音穿透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达到更远的距离。

除了物理布局,现代防空警报系统还与广播、电视、移动网络等多媒体平台紧密结合。通过这些渠道,即使市民身处封闭的建筑物或地下空间,也可以通过手机、收音机或电视接收到警报信息。这种多渠道、多层次的警报覆盖机制,确保了防空警报能够全面覆盖一个区域,让所有人都能及时接收到预警信号。

警钟长鸣,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责任编辑:赵莎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