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孝感观察 | 孝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精准帮扶超百万人次就业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0-25 19:49:50

《湖北日报》10月25日孝感观察

通过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会前推广引流,2024年孝感“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 (受访单位供图)

首衡城零工驿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万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雷振林 郑鹏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孝感紧扣“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主线,人社部门围绕破解“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就业信息不对称和结构性就业矛盾,聚焦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载体建设,丰富招聘服务形式,因需设置培训内容,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1月至9月,孝感智慧就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岗位12.8万个,帮扶重点人群143.6万人次。

“干了一个多月,感觉蛮好,准备长期干下去。”10月17日下午4时,26岁的刘博远大步走进首衡城水果区电子结算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2017年退伍后,他辗转昆山、东莞、台州等地,干过保安、销售等工作,始终没有归属感。今年春节后,他留在孝昌,一直没找到心仪的工作。8月底,他尝试在“微孝就业”微信小程序上发布求职信息,此时首衡城也在“就在孝感”PC端上发布招聘信息,后台通过人岗适配为双方牵线搭桥。最终,刘博远成为首衡城电子结算员。

“微孝就业”小程序和“就在孝感”PC端,是孝感智慧就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两个应用场景。前者服务求职者,后者服务市场主体,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人岗高效精准匹配,缓解求职难、招工难。

目前,平台入驻企业1254家,注册用户5.5万人,实现智能人才推荐每日一次,同时触达超5万人。

抹平供求信息鸿沟

近年来,孝感聚焦“4+2”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项目纷纷落地,企业用工需求大,有活儿没人干;同时,孝感积极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留孝和返孝的大学生、农民工增多,有人没活儿干。

理应互补的“两难”,何以并存?

孝感市人社部门调研发现,原因有很多,首当其冲的是人岗供求信息不对称。

“填平信息鸿沟迫在眉睫,但信息庞杂且多变,搜寻难度大、成本高,单靠市场调节解决不了。”孝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包大斌直言。

2021年初,孝感市人社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启动智慧就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我们设想借鉴社保、医保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打造求职、招聘一体化管理系统,但很快走入了死胡同,”工作专班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发现,求职信息与招聘信息无法“对话”,人岗适配成空谈。

工作专班经过充分研讨论证,用服务思维替换管理思维,找到破题之法——

分别建设服务求职者的“微孝就业”小程序和服务市场主体的“就在孝感”PC端,同时启动“三库”建设,即建立居民数据库、市场主体数据库、政策法规库,在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人岗高效精准适配,政策法规直达求职者和招工主体。

收集劳动力就业信息和市场主体用工信息,是建设智慧就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前提。

全市有数百万名劳动力、数十万个市场主体,收集信息谈何容易。

通过技术手段,平台梳理了人社业务数据,对接了统计、经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政数局等部门数据,但仅有劳动力姓名、住址、电话等简单信息,是否就业、技能情况、工作经历、就业意向等信息待补充,而且信息变化频繁,需要及时更新。

既要科技赋能,也要发扬“铁脚板精神”。

孝感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信息采集体系,依托9147名村(社区)网格员完成了269万劳动者的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让画像更精准。以网格员采集数据为基础,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员制度,由信息员在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上填报并更新用人需求、薪资情况、工作环境、工作位置等信息,目前已收集34.7万个市场主体的信息,其中重点用工企业3875家。

“接到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发来的信息采集名单后,我通过上门、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收集信息,上传平台。”自平台建设以来,采集、更新劳动力就业信息,成了孝南经济开发区周楼社区网格员涂小文的日常工作。

人岗匹配高效精准

“没想到我这个年龄,还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在位于孝感临空区的申通得泽物流有限公司,54岁的舒忠平担任翻单员,活儿不重,月入6000元。

因年龄偏大,他几个月前从武汉一家公司失业。回到孝感,他一直想找个稳定的事做,但一说年龄就被婉拒。

在别人推荐下,他通过“微孝就业”小程序发布了求职信息。很快,平台给他推荐了申通得泽的岗位,他赶紧上传简历。

通过“就在孝感”平台,申通得泽招聘负责人熊立维看到舒忠平的简历,基本符合岗位要求,当即通知他来公司面试。两天后,舒忠平顺利上岗。

“今年年初的雨雪灾害时期,平台十天左右为我们推送工人305人,帮助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经此一役,熊立维对“就在孝感”更加信赖,最近备战“双11”,他又在平台上发布了招聘信息。

把数据用足用活,平台还设置了社群推荐功能,适时遴选优质岗位推送到社群。

家住孝南区书院街的晏贝贝对此感受颇深。去年大学毕业后,她想找个财务管理类的工作,通过市场化的招聘网站应聘了五六家企业,但都不满意。

今年4月,她在社群里看到首衡城的招聘信息,赶紧通过“微孝就业”小程序投递求职简历。随后,通过面试,成为首衡城的财务专员。

“工作环境好,待遇也可以,我觉得自己挺幸运。”晏贝贝说,很多同学至今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前不久她将大学室友也引荐进了首衡城。

线上报名、推广与线下招聘相结合,也是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破解“两难”的新探索。

楚能新能源(孝感)锂电池产业园是孝感的重点项目,急需就近招聘一批普工。今年3月和9月,孝感多部门联合为其举办两场专场招聘会,会前在平台上推广招聘会,向符合招聘要求的人群推送招聘信息,为线下招聘引流,帮助招工50多人。

自去年11月以来,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仅在孝南和市直单位就策划、服务招聘会18场,帮助15220人达成求职意向,惠及2391家企业。

纾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今年50岁的张会芳,此前在一家酒店做服务员,月收入三四千元。

后来,她通过“微孝就业”小程序报名参加了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母婴护理师培训班,经过1个月理论与实操的学习,掌握了一技之长。

如今,她成了悦安馨母婴护理中心的一名母婴护理师,每月工资有7000多元。

“中心超过一半的员工参加了技能培训班,基础很扎实,护理水平很高。”该中心负责人唐薇介绍,通过“就在孝感”平台招聘参加过技能培训的求职者,成了中心招工的重要渠道。

结构性就业矛盾、择业观念偏差,是导致“两难”并存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增设了技能培训功能,通过培训意愿收集和智能匹配,为有培训意愿的居民精准推荐培训课程,同时在培训前中后提供全流程的管理和帮扶服务,以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就业率。

“培训中,树立正确择业观是必修课。”让孝感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培训科科长周文钊欣慰的是,培训后的新生劳动力“先就业、再择业”意识明显增强。

然而,平台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还需政府和市场携手打出“组合拳”。

灵活就业人员、年龄较大人群,工作方式自由,偏好就近打零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仅靠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不行,零工驿站成为好帮手。

在政府资金支持下,人力资源机构运营37家零工驿站,为求职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设置了人力资源机构工作台和零工驿站板块,招工主体和求职者可以线上线下选择就近的驿站,发布招工信息或找工作。”首衡城零工驿站负责人万改化介绍,自9月5日开业以来,驿站已帮助44名灵活就业人员找到工作。


驿站联盟共享用工

诸赵社区零工驿站负责人杨锋给求职者介绍工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万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李林 郑鹏丽

“今天挣了差不多200元。”10月18日20时,毛德启走出孝感星期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算算一天的收入,心满意足。

54岁的毛德启,家住西城。以前一直在东北当抹灰工,因建筑行业低迷,没活干,今年5月回到孝感。随后,他又去武汉、贵阳打了两个月工,回到孝感后再没找到事做。

上个月,他在家附近的交通西路社区零工驿站登记求职信息,想在食品厂找个临时工。等了一段时间,没有回音。

“孝感星期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要十多名零工,给配料称重,想干不?”一天,毛德启接到东城诸赵社区零工驿站打来的电话。

活轻松,工资也还行。如今,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20多天。

毛德启求职成功,得益于驿站联盟的建立。

孝感东城主要是工业区,岗多人少;西城主要是居民区,人多岗少。以往,零工驿站各自为政,主要服务周边居民和用工主体,存在西城不少居民找不到事做,东城一些企业找不到工人的就业矛盾。

孝感市人社部门“对症下药”,创新推出零工驿站联盟工作机制,对全市入驻智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零工驿站实现“人”“岗”资源共享。零工驿站将收集的企业招聘信息、求职信息全部录入孝感智慧就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联盟内人岗调度、资源互补,推动用人主体与求职者精准对接。

正因如此,诸赵社区零工驿站负责人杨锋在平台上看到毛德启的求职信息,经与交通西路社区零工驿站联系后,给毛德启打去了电话。

驿站联盟还建了微信群,有企业临时需要招工,当地驿站又无法满足时,就会在群里发信息。

“请问有想应聘保洁员的求职者吗?”前不久的一天,交通西路社区零工驿站专员桂如兰在联盟微信群里发布信息。

很快,诸赵社区零工驿站专员丁珊回复了她,随后,桂如兰安排诸赵社区的两位阿姨前往招聘企业上班。

目前,通过驿站联盟,孝感人岗匹配成功1403人。


七步工作法助重点人群就业

王梓琦给学生上课。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郑鹏丽 万阳

“00”后王梓琦,是孝感外国语学校方子初中英语教师。

“能走上教师岗位,要感谢人社部门组织的培训。”谈起现在的工作,王梓琦很满意,也很感激。

今年6月份,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后,她从事过外贸销售工作。这期间,她在武汉面试过一家线上教育机构,第二轮被淘汰。回到孝感后,又在网上应聘过两家中小学生课余培训机构,均未通过试课关。

“求职连遭失败,备受打击。”王梓琦说。

自我剖析原因,主要是缺乏面试技巧。

8月份,她接到孝感市人社部门的短信和电话邀请,主动报名参加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实训活动。

课堂上,老师们围绕求职心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创业政策等进行讲解,还设置了企业HR模拟面试。

“在家待久了,会与社会脱节,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王梓琦说,培训收获满满,尤其是老师这句话对她触动很大。

从买正装、完善简历、练习面试中的行为举止和礼仪……将培训所学演化成实战技巧,王梓琦最终成功入职孝感外国语学校。

为更好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孝感立足孝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延长服务链,创新推出“七步工作法”——锁定重点人群一次主动短信邀请注册平台,跟踪服务一次电话邀请注册平台,平台“画像”三次点对点的岗位推送,意愿对接一次提能增技的培训推荐,政策赋能一次惠企惠民就业政策宣传,树立正确就业观一次知行合一的职业规划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一次绽放风采的创业政策推广。

目前,孝感将“七步工作法”延伸至服务各类重点人群,已累计帮扶87584人次。


“直播带岗”进企业

2.8万余人线上选岗

湖北天娇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员工与孝南区融媒体中心主播一同直播带岗。(湖北日报通讯员 陈峥嵘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陈峥嵘 饶嵩

“来,大家看看这边,这是我们的办公场所,有工作区、休息区、健身区。”10月18日9时30分,一场特殊的直播活动在湖北天娇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开启,直播镜头带领观众“云参观”企业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车间等场所。

湖北天娇作为孝南纸卫产业链招商引进的重点企业,目前已有5条生产线在生产,今年还将增加3条生产线,急需招聘工人。

孝南区人社部门获悉后,主动对接,落实“一企一策”帮扶,多途径为该公司解决招工难题。当天,联合湖北天娇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举办专场“直播带岗”活动,供岗140个,包括操作工、包装工、巡检员、仓储经理、财务等。

公司人事行政经理姜璐与孝南区融媒体中心主播一同出镜,介绍公司文化、产品特色、生产经营等情况。一个小时,有2.82万人次通过镜头“走进”企业,线上选岗。

“直播带岗打破了传统招聘的时空限制,直观性和互动性强,还降低了招聘和求职成本,促使企业和求职者高效对接。”孝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底,孝感共举办326场网络招聘会,累计服务3532家企业,提供岗位13.95万个。


责任编辑:陈峥嵘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