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将“非遗菜”作为“必考题”——楚菜大师助力非遗名菜“出新”
湖北日报 2024-10-24 19:22:2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云


       三游神仙鸡,是宜昌一道“非遗”美食。

       三游神仙鸡的得名,源于宋代“三苏”在宜昌三游洞游玩时吃的一道美肴,诗人们对酒吟诗,胜似神仙,故将当日所食之鸡命名“三游神仙鸡”。

       如何让历史悠久的“三游神仙鸡”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特色长存,代代相传?记者采访了“三游神仙鸡”非遗传承人叶庆年。


从传统版到清汤版

       二十多年前,叶庆年从师叔胡立洪门下学到“三游神仙鸡”的传统做法——将整只鸡用多种调味料腌渍,然后加入高汤、香料和猪蹄煮沸,最后移小火慢炖至汁浓鸡熟,这道菜色泽酱红,香糯软嫩,入口即化。

       二十多年后,叶庆年在传授“三游神仙鸡”做法时,却教出两个版本,除了传统做法,叶庆年还自创“清汤版”三游神仙鸡——食材上沿用土鸡和猪蹄,用蒸汽汽蒸将“鸡味”发挥得淋漓尽致,打开一碗鸡汤,汤面上飘着几朵金黄的油花,品尝一口,鸡汤清甜中不乏动物脂肪独特的油香。

       为什么要创新“清汤版”?

       叶庆年认准一个朴素的道理:“首先必须好吃,人们爱吃才能往下说。”从餐厅点菜的频率来看,“清汤版”更符合现代人追求食材本味的偏好。“对于厨师来说,第一是味道,有味道才会有客人来吃,才能有传承。”

     “靠一个拿手菜和招牌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叶庆年认为,“一名优秀的厨师,要根据当下的时代勇于对传统菜、家乡菜传承和创新。”


文化和本土食材是传承的核心

        一道以鸡为原材料的菜,厨师可以呈现的内容实在太多。

       有蒸、烤、炖、烧不同烹饪方式,椒麻、咸鲜、老卤、烟熏各种口味组合,近年来,叶庆年团队不断探索着不同温度、不同媒介带来的烹饪效果。

       成为三游神仙鸡非遗传承人后,叶庆年长时间思考过传承的话题,他认为,“文化和本土食材才是传承的核心。”

       不论烹饪方式如何创新,叶庆年始终坚持选用本土农村散养土鸡,传统版用仔公鸡,肉质软嫩,清汤版用老母鸡,炖汤味浓。叶庆年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土菜”,本土食材是其中重要一环,食材背后的饮食文化、味觉记忆、味蕾偏好也非常重要。


将非遗菜作为必考题

       如何让历史悠久的非遗美食在适应现代人消费要求下,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特色长存,代代相传?

       在“荆楚购 宜起购”2024点军潮玩美食消费季烹饪技能大赛暨非遗文化名宴展上,多部门联手为“非遗”助力。

     “三游神仙鸡”成为本次烹饪技能大赛的必考题,前来竞技的厨师们将各展绝技、切磋厨艺,做出更多创新版“三游神仙鸡”。

       叶庆年认为,本次活动不仅为广大餐饮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技能的舞台,也将通过开展融合线上线下、贯通多元场景的促消费活动,让非遗美食、非遗文化够更好地走进市场、走上餐桌,激发消费新活力。


责任编辑:韩永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