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荆州区人文钩沉④】绛帐美名传千古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0-21 17:04:07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在荆州城西南隅、荆州中学校园内有一处地方名曰“绛帐台”。相传此地为东汉南郡(治所在荆州城,时称江陵城)太守马融开馆讲学的地方。民国初年,其台上尚有古树环绕,台旁有清池相依。树冠上时有鸦鸣雀噪,故民间又俗称此地为“老鸦台”。今荆州中学处其地仍称为绛帐台,并作为文化遗址加以保护。

绛帐台,这一古老的地名之所以流传至今并受到保护,是因为它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马融为东汉大儒。他一生虽然久登仕途,居官显要,但主要成就还是在教育和学术方面。他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和《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在教育方面,他不仅授业成绩卓著,而且首开男女同堂授课之先河。

《后汉书·马融传》载:“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据传,马融在南郡任太守时,就是在绛帐台这个地方端坐高堂之上施绛纱帐讲学的。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这个地方称作“绛帐台”。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南郡生徒辞绛帐,东山乐使拥油旌”的诗句,就是指的马融在这里设帐讲学一事。”后以“绛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

马融让生徒、女乐同堂授课,中间仅以一层绛纱帐相隔,这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可谓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男女同校同堂学习的发端。唐李商隐《过故崔知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诗:“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六:“孔壁微茫坠绪穷,笙歌绛帐启宗风。”

后人对马融这种创新精神深为钦佩,发展到将绛帐作为对师长的尊称,以“绛帐恩如作”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虽然马融在荆州城设帐讲学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千多年,绛帐台的遗址和称谓却一直保存至今。又不知道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人们的刻意造作,如今的绛帐台遗址处已建成以教学质量优良闻名省内外的荆州中学,每年都有数百名品学兼优的学子被送往各高等学府深造。

愿绛帐恩泽永存!

责任编辑:陈巧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