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今年3月,共青团中央下发了《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为各地团组织高质量办好青年夜校提供了根本性指南,对打造青年服务品牌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不是兴趣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青年夜校”在全国各地火速出圈,以烟火气息更浓、时间分配更灵活、性价比更优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因其既紧跟时尚潮流,又凸显经济实惠,被誉为“培训界的蜜雪冰城”,成为青年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下晚班、上夜校”,多地年轻人以这种独特新颖的方式,打开了自己的“夜生活”。各种兴趣课程,供不应求,从非遗手工到艺术学习,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从职业发展到心理健康,青年夜校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当代都市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求,实现了精神文化追求和艺术传承发展的“双向奔赴”,成为都市生活最美的文化夜景。
要想把“青年夜校”办好、办实、办长远,必须在选址、师资、课程三个管理服务方面下足功夫,推动青年夜校高质量发展。
择优选址,让青年方便来。建强用好团组织阵地,以青年群体多、交通便利、凸显青年元素、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区域为切入点,依托青少年宫、青年之家、团属协会等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立属于青年的“根据地”。对于当代打工人而言,下班之后的时间,短暂而宝贵,着力把夜校开到青年身边,把课堂开到“家门口”,联合党政阵地、社会阵地、工会阵地,最大程度为青年朋友提供学习机会,成为青年自我提升的“加油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扩展青年活力空间,不断夯实硬件基础,善建善成,力求覆盖更多的青年群体,打造成提升自我、交友联谊、互学互助的综合性青年阵地。
保障师资,让青年愿意来。“盘活”更多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党政机关+社会组织+青年达人+名校名师”联动机制,筹措夜校教师资源,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聚焦青年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招募一批优秀讲师,建设一个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师库,突出高质量和专业化,让青年夜校为广大青年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学习平台。协调工会、文旅、人社、教育、宣传等政府部门,邀请具有相关专业师资证件的授课老师和导师,扩大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为青年夜校的课程提供专业指导和内容保障,让青年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丰富课程,让青年喜欢来。重视青年的新文化需求,开设青年感兴趣的课程,灵活组织课程安排、创新设置课程内容、合理制定课程频次,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机会。前期做好调研,从青年需求和想法入手,涵盖多方面、多领域,制定符合青年群众的“所需所盼”的课程,及时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为青年成长“充电赋能”。探索构建“青年夜校+”,以“夜校+理论宣讲”“夜校+健康养生”“夜校+文艺文化”“夜校+婚恋交友”“夜校+运动健康”等模式为抓手,寻求青年群体志同道合的“搭子”。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全方位打造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青春之区。
青年夜校,点亮了学习的夜空,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对艺术文化教育的强烈追求,也折射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正青春、不虚度”,我们应呵护这份学习热情,将青年夜校精心打造成年轻人的“专属阵地”。
(作者:彭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