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乡村艺术空间
尽享慢生活的“村咖”
无处不在的野趣与诗意
……
如今的乡村
“艺术范儿”越来越浓厚
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
为大家带来“向往的生活”
10月3日,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道上独山村栖喜艺术空间开始试营业。
栖喜艺术空间占地约7.3亩,建筑面积达1234平方米,由武汉市花之隅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集多种特色于一体,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区域,每一处都散发着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室外区域,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这里不仅可以举办各种团建、生日宴、户外婚礼等活动,还设有多个花园打卡点,供游客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来到这里,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世外桃源。户外的花园美不胜收,无论是举办团建还是生日宴都非常合适。在花园中打卡拍照,张张都是大片。”
步入室内,更是别有洞天。一楼仿佛是艺术与美食的奇妙殿堂。创意料理如同味蕾上的魔法,挑逗着人们的食欲;早咖夜酒(咖啡+精酿),陪伴着人们度过宁静的清晨,或浪漫的夜晚;音乐 live 奏响生活的动人旋律,让人们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二楼则是休闲娱乐的理想之所,棋牌对弈间智慧交锋,剧本杀中体验别样人生,可同时满足200人的餐饮娱乐需求,让欢乐在这里尽情绽放。
游客张先生表示:“这里的室内布局非常精妙,既有美食又有娱乐,让我们在乡村也能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蔡甸频道 作者 王娟)
落地窗外,是碧水绿林、村湾错落;落地窗内,随着咖啡机的声音减弱,浓郁的香气弥漫……9月29日,在仙桃干河街道袁市村,沿着玻璃栈道,走进这座有着白色屋顶、搭建于水上的乡村咖啡馆,看到招牌上粉笔手写的“袁市美式,圆你美事”,顿时松弛感满满。
当地89岁的作家张至贵写过一本《袁家口往事》,里面记载,这儿是一个古老小集市,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末,名为“马七里”;清朝年间,改为“袁家口”;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袁市”。集市长一千多米,连通六个巷道,店铺林立、人流如织,河坡边还有一处处悬空的吊脚楼。
马赛克墙面、白绿瓷砖的门脸……不远处,挂着“吃包子 梁记水煎包”招牌的楼房里,梁吃华和老伴也在整理炊具、案板、炉灶。水煎包是梁家的祖传手艺,原本一家人在城区开店,老两口搬回了村里。梁吃华说:“只要提起老码头怎么走,谁家是布匹店,谁家油饼好吃,依然记忆犹新。看着现在的样子,感觉老街的过去又回来了。”
“保准香!”老梁的老伴赵莲香笑着招呼我们,“明早我就去买菜,我们家包子皮是用老面发酵,馅料有萝卜馅、粉丝馅,就是仙桃人吃惯了的那种老风味的水煎包,欢迎大家都来吃。”
“8月底就开业了……”码头串串店老板胡晓娇也在备料。她和儿子之前在汉川市经营,得知老街“焕新”,与设计团队合作,在老街开了一个分店,还特意印制了带“袁家口”字样的工服,凸显地方文化。
余记粮油副食品、拉拉渡小卖部、码头鳝鱼粉馆、洪顺旅店……在老街里慢慢溜达,这些既新鲜又复古的元素很多。仿佛,一瞬间,把人带回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袁市村项目组老街负责人周博介绍,按照项目规划,袁市村(片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分为市井老街区、水乡综合区、田园生活区、欢乐岛四区和两个核心启动区。古街老巷、水乡港口、田园乡村主题将贯穿全村。老街以微改造自运营为主,还将新建看台码头、吊脚楼群,设置皮影戏、花鼓戏、魔术杂技等8个农民表演场地,让游客沉浸在老街吃、行、游、购、娱于一体,预计于明年10月份前完工。
老街持续焕新,变化的是环境、业态,不变的是那份复现乡愁的愿望。70岁的村民程余全,把10多亩的鱼塘交给村里,修建水上会客厅,如今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挎着包在村里逛,“你们看,这里很快就会像以前一样兴旺!”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仙桃频道 作者 尹立群 刘贤双)
乡巴克稻田咖啡屋
近日,位于黄陂姚家集沿河村的乡巴克稻田咖啡屋举行产品品鉴会。作为姚家集街“五好两宜”和美乡村核心试点村,沿河村数字创业乡村建设又完成了新的“拼图”。
走进稻田咖啡屋,研磨、冲泡、拉花……咖啡师正有序地忙碌着。除了注重食物的品质,乡巴克还巧妙地将稻田风光融入其中,咖啡屋周围环绕着广袤的稻田,游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透过窗户还可欣赏到稻田的美丽风光,在独特的体验中尽享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据了解,姚家集街道引进乡巴克(武汉)数字文化有限公司落户沿河村,计划总投资6150万元,打造数字创业乡村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乡村新消费+城乡融合社交新场景,运营并孵化村落品牌,唤醒乡村沉睡资产,促进农业增收致富。
乡巴克(武汉)数字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曲径介绍,“沿河村交通位置特别好,这一带的生态自然环境保存得很好,有农村乡野的气息。”
作为项目的全新业态和重要配套板块,乡巴克稻田咖啡屋的建成吹响了沿河村数字创业乡村建设的“冲锋号”。目前,已有乡村电竞、农村电商、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20余家相关企业意向入驻沿河村,4家企业已经签署入驻协议。
未来,沿河村数字创业乡村项目将继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渠道,构建数智企业乡村总部、“村PL”赛区、乡村5G会议中心、AI数字直播基地等新业态。建成之后,将新增就业岗位50个,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黄陂频道 谢聪 戴可)
近年来,随着当阳乡村休闲游的快速发展,许多返乡人才和创业者来到当阳、扎根当阳,“村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不少乡镇里的一道风景线。
“村咖”,像一把魔法钥匙,打开了乡村发展的更多可能,也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潮流经济”在美丽乡村里迸发的能量。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当阳频道 曾湘西 岳芷欣)
近年来,浠水县以教授回乡引智引资为抓手,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成功打造了兰溪、河东、金石、九和、东坡、菊溪、龍口等“十大乡村书院”,它们不仅与农家书屋实现了无缝对接,还逐步搭建起了线上线下文化传播平台,让当地村民和孩子足不出村就能共享文化盛宴。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浠水频道 作者 程玉含)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