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作为《西游记》故事的发源地
武穴匡山乃至全市
与《西游记》原著中情节相吻合的
文化遗址和原型景物有300多处
民间传说90多个
国庆长假
小编精选了20多处《西游记》原型景点
带你打卡大美武穴
最关键的是
景点全部免费
赶紧的
趁着假期
出发
石门
——猴王出世石
位于余川镇太平桥村与上汪宕村交界处,高约丈余,周长五六丈有余。炸开的两块石头断面光滑齐整,一边石壁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另一边刻有“石门”二字。与《西游记》原著描述相近。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晴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声巨响,石头炸裂,石缝中蹦出一只石猴,专门为当地百姓驱赶野兽保护牲畜。
《西游记》第一回:……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石船峰、天然石船
——猴王学艺乘船
位于太平桥村。在石船峰的山顶,有一块长二丈,宽九尺,形状似船的石头悬在那里,人称“石船”。唐代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明海:即唐人所指的古寻阳彭蠡湖,广济历史上是寻阳县属地),山下不远就是海之底(现名海子地,一直以来商贸繁华)。相传神猴就是乘此船去“仙人洞”找菩提祖师拜师学艺的。
《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参访仙道,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
仙人洞
——菩提打坐
位于太平桥村,东西贯通,足有800米长,3米多宽,一人多高,洞内奇崖绝壁,乱石成堆,洞中有洞。洞外巨石成堆,大的有几十吨重,小的有几百公斤,似众星捧月。仰望洞峰,象一位老者端坐如神,双手合十,似“菩提打坐”之势,当地人称“仙人打坐峰”。相传,附近有灾难者,登九百九十九个台阶进洞祈祷,有求必应。如有善缘者,夜深人静时,还能隐约听到诵经和木鱼之声。
《西游记》第一回:……果然望见一座洞府……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
牛角石
——牛魔王原身
位于太平桥村,该石头长三丈,宽九尺,高两米,重十余吨,整块巨石状如大牛。两只牛角高耸,其中一只高高突出,另一只角像被打掉一半,酷似《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原身。相传神猴在此看管百姓庄稼保护牲畜时,一头野牛来毁坏庄稼、伤害人畜,神猴与之对阵。野牛被掰下一只牛角,败下阵去。
《西游记》中多处均有详细描写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的精彩片段:第六十一回、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第六十一回。
西来古寺
——孙悟空崇拜
位于太平桥村,后山与蕲春龙马峰搭界。据庙志记载,西来古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为纪念为百姓做好事的神猴而建。西来寺最初供奉的是一只石猴,明末、清初,才换成了孙悟空。据说石猴的出现比吴承恩的《西游记》要早900多年。学者推断,吴承恩应该是到此朝拜受启发后,才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
中国著名《西游记》研究专家,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蔡铁鹰考察认为,武穴“西来古寺”供奉齐天大圣,寺庙后山又有早于宋代的茶花与元代的和尚墓,民间百姓家里还有祭拜大圣的习俗,这些充分表明,武穴的齐天大圣信仰远远早于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明代。
石猴
——齐天大圣原身
2014年6月,一尊隐藏了半个世纪的“石猴”又在西来古寺重现。这尊“石猴”约1米高,通身灰褐色,面部似猿人表情,两耳外张,双手互操,两脚交叉站立,神态逼真。据68岁的“西来古寺”法师刘金全老人介绍:西来寺前任住持柯正禅大师1985年去世前,曾留下一件宝贝——一尊文革后未曾公开的石猴。老和尚临终反复叮嘱:一定要保管好石猴,它是西来寺的“传家宝”。老人说,西来寺一直是外供齐天大圣,内供石猴。“文革”时期破“四旧”,这尊石猴从此没有再露面。
著名西游记文化研究专家、淮海工学院徐习军教授认为,武穴发现的“石猴”和“猴王出世石”,在全国来讲应该是绝无仅有。
桃树岭
——蟠桃园
位于余川镇以北,既是山岭之名,又是原桃树岭村名。该山岭与太平桥村神猴出世地毗邻。据说神猴经常在此地摘吃仙桃,桃核到处扔,久而久之,长成了满岭的桃树。此地传说为王母娘娘的人间蟠桃园。
《西游记》第五回:……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执事,你且权管那些蟠桃园,早晚为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藏密洞
——水帘洞原型
位于五峰山下王冲村,是道教修炼的场所,至今存有“清水观”和数十座道人墓。洞后方有一巨大石崖,宽近100米,约十层楼高,雨季水泄成瀑,直冲“藏密洞”而下,洞门顿如水帘挂珠。洞内正上方的石头刻有“洞天福地”四个楷书大字(清广济县志有记载)。
《西游记》 第一回: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仙人桥
——成仙桥
位于王冲村鸣水河峡谷刘垸。在一水流湍急处,有一天然石桥。石桥连接河道东西两岸,水流清澈透底时,可见整个桥体。据说很早以前,一位在藏密洞学道的刘姓道长,经常往返此桥,得道成仙后,被人们称之为“仙人桥”。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上游修建彭河水库,峡谷断流。“仙人桥”的侧面刻有“入林深处”四个繁体大字,桥面东部有一只大脚印,桥下西边也有一只大脚印,当地人传说是仙人过桥时留下的痕迹。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写道:大圣引着唐僧等徐徐缓步,登上灵山。不上五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此桥行过去,方成正果。”
碧波潭
——卧龙潭
位于王冲村通天河内。河床上游有一石壁,自古以来,匡山百溪之水经彭河沿着石壁冲泻而下,石壁底部被冲洗成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名曰“碧波潭”。奇怪的是,尽管河床历经数次干涸,此潭不损不溢。无风无浪无人处,总是发出“啪”的声响,掀起巨浪。当地人说是龙卧潭内,又名“卧龙潭”。
《西游记》第八回写道:菩萨与木叉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正去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菩萨上前问曰:“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王冲河河岸白马石也是一处文化遗址。
鸣水河
——通天河
鸣水河又叫通天河,位于王冲村西面大峡谷中,北依五峰山脉,村庄坐落谷底,形成了奇特的“洞天福地”景观。唐朝时叫大明水,它是先秦两汉彭蠡湖五水之一。河水象一条飞龙从一尖山奔腾而下。由于上游地势高,河水如从天上而来,人称“通天河”。
《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遇阻通天河,夜宿陈家村,巧遇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通天河,救得童男童女,后得老龟相助,渡过通天河。
五峰山
——五行山
位于王冲村东侧,海拔570.7米,由五座山峰组成,远远望犹如人的五根手指,又被称为“五指山”、“五行山”,山中有五峰矿石(天然水晶)。明初著名学者刘养微有诗赞曰:故园回首近东冲,若个参差是五峰。佛教禅宗四祖曾在五峰山打坐参禅,“五峰禅林”在中国佛教史上一度享有盛名。
《西游记》第七回描写大圣与如来佛祖打赌,没有飞出如来的手掌心,结果被压于五行山下。
白果树
——人参果树
位于五峰山道人洞上,头陀寺庙宇前,有千年历史。树干径围8.8米,高耸入云,被称为“白果树王”。当地人及周边县市群众对白果树王非常膜拜,远在九江的香客络绎不绝地来此树下祭祀供奉,祷告求福。上世纪七十年代遭砍伐。
《西游记》中有师徒经过五庄观砍断人参果树的故事相关联。
凌云渡
——同名同景
位于彭河村内,是大明水(鸣水河)上的一处著名渡口,现已被毁。当地人回忆,古时候鸣水河自高山深涧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十里开外可听见瀑布奔腾之声。河上原有一座跨度50米的大石拱桥,桥的一侧巨石上刻有“凌云渡”三个大字。在渡口的旧址处至今还留有清人的石刻遗迹:《幽径凌云》:路头众重修,坦道可人游,云堆泉臼处,水清山更悠。落款为康熙丙申年菊月,姓名不详。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描写凌云渡:唐僧西天取经,最后一站来到凌云渡,过了凌云渡唐僧修炼成佛,凌云渡寓为凡俗世界和佛国世界的分界线。
龙门冲
——悟空龙宫借宝
龙门冲村的清水潭,传说潭水由地下直通40公里外的长江,东海龙王由海入江进入清水潭,并在这里行云播雨,保佑百姓风调雨顺,从此龙王庙香火不断。
《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
禾雀谷
——七仙谷
匡山腹地龙门冲禾雀谷中盛开的禾雀花,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花形奇特,每朵花都像一只麻雀,且“头、嘴、眼、翼、尾”俱全。花朵是从牛筋藤上长出来的,当地人认为是牛魔王的化身。传说,这里曾是“哪吒擒牛魔”“红孩儿战八戒”“蜘蛛精、七仙女沐浴”之地。禾雀谷中还有“五牛石”景观。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描写“牛魔王”与哪吒打斗精彩场面。
八卦顶
——太上老君炼丹地
位于匡山顶峰,约有20立方米左右。传说是太上老君打坐修炼之地,他根据“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的位置原理,以一尖山头尖顶为中心地,四周崇山峻岭,分别定位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大系列,然后建成八卦炉炼金丹。遗迹现已模糊不清,急需修复。
《西游记》第七回: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
猪头山、野猪栏
——八戒投胎处
位于向宕村一尖东面,因山形酷似高昂的猪头故得名。相传天蓬元帅醉酒调戏嫦娥,被玉帝打下凡间,投胎那天,刚好碰上母猪临产,变作了一个猪头人身的怪物——猪八戒,投胎的地方叫做“野猪栏”。错投猪胎后的天蓬元帅经常打座的山峰,后来成了猪头之形,就是现在的猪头山。猪八戒占山为王后,此地野猪繁殖极快,野猪数量不断攀升。非常有趣的是,野猪栏附近确实有个姓高的高家垸。
与《西游记》中描写“猪八戒”又贪又呆又憨又讨人喜欢的形象相关联。
横岗山
——两界山
位于蕲春、武穴两县市交界处。山的阳面为武穴管辖,阴面是蕲春属地。山顶建有玉皇殿,真武殿,圣母殿,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有“小武当”之称。传说此地为真武大帝行宫,当年九龙闹横江时,真武祖师奉玉皇大帝旨意,用一块巨石将九条恶龙于横岗山下,后来此山又名“九龙参顶”。
因有真武殿与《西游记》相关联。
龙湫寺
——白龙马升天
位于余川镇干仕村,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内所供奉的主神为费圣龙君。进寺门楼上写有“广济第一景,天下第一龙”字样,寺内小溪河床石头上刻有“喷雪”“龙湫夜雨”六字,且旁边各有“山水”“大謓”小字,据《清同治广济县志》记载,“喷雪”二字为明万历年间知县刘允昌所书。清康熙丁未广济县志记载:大圣山邑东南,有费龙君庙,六月初二有司岁祀,刘公育水记云......之余,往修故事也。唐贞观四年六月初二平旦而神生焉......见黄龙伏于床下,益异之未畿,云雾四合,雷霆击空,化黄龙而去,留有马迹尺余在石岩。费龙君的故事不但《蕲州志》、《广济县志》有载,在民间更有神奇的传说。
《西游记》第八回描写西海龙王三太子,因触犯天条,后被观音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驮着唐僧上西天取经。
秋风正好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
来武穴
追寻西游的踪影
END
来源 |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