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廖桥 夏雨 龚键
【事迹介绍】
陈步云,1899年出生于监利容城,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董必武的教育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组织委派回到监利发展党员、筹建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随后成立了监利县第一个党小组、党支部。
党的“八七”会议后,监利成立临时县委,陈步云任书记,参与领导了洪湖沿岸的秋收暴动。1929年2月7日,陈步云不幸被捕,同年3月22日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岁。
【书信图片】
陈步云撰写的谱序手迹。
【书信节选】
陈步云曾为外祖父李厚钧撰写谱序。他在文中写到:“天有正气,日星是也;地有正气,河岳是也;人有正气,刚直是也……莫怀毫欲,莫存片私。”
【记者探访】
“您要的列宁服,我们送来了!”
国庆前夕,监利市容城镇同心村村民陈红平手捧一件崭新的列宁服,摆放曾祖父陈步云烈士墓前,然后和亲属一起磕头祭拜。
陈步云是监利早期革命的发起人、领导者,是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开拓者。他在监利发展党员,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党小组、党支部,后来担任临时县委第一任书记,点燃洪湖地区秋收暴动的革命烈火。1929年2月,陈步云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被捕,历经一个多月严刑拷打不改革命意志,最后在监利城关南门外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陈步云留下陈孝顺、陈书珍、陈文珍一儿两女,陈红平是长子陈孝顺的孙子。陈步云就义后,遗体被运回同心村安葬,墓冢位于陈红平房屋背后。每年清明节,陈步云的后人便会前来扫墓、祭奠。
监利县档案馆党史研究室主任万帆介绍,敌人为了软化陈步云,曾把他的母亲和妻儿抓来探监。陈步云抱定赴死决心,拉着母亲的手说:“娘啊,我从小就没有了父亲,是你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儿为了革命,不能在娘的身边尽孝了。儿死后,你们不要给我烧纸、做斋,只做件列宁服穿就行了。等将来革命胜利,你们在我的坟头放一挂鞭炮!”
“生我是娘,教我是党,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1961年,电影《洪湖赤卫队》首次公映后传遍大江南北。“陈步云是剧中韩英角色的原型之一。”监利市湘鄂西苏区历史研究会会长冯传武认为,“韩母探监”这场戏来源于陈步云母亲“探监”,其唱词和唱腔也改编自监利民间流传的母亲苦坟戏。
在监利博物馆,陈步云在学生时代为外祖父撰写的谱序令人动容:“天有正气,日星是也;地有正气,河岳是也;人有正气,刚直是也……莫怀毫欲,莫存片私。”这段书信,也成为其后人的共同家训。
“陈步云牺牲时,我母亲陈文珍、大姨陈书珍只有三四岁,都是靠讨饭活下来的。”陈文珍的长女潘春枝哽咽着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教导儿女,再苦再难都要心存正气、清白做人。”
如今,陈红平在当地一家超市务工,一双儿女都在县城工作。潘春枝的儿子、女儿在工作期间入了党,女婿是退伍军人,孙女硕士毕业后当了一名警察。陈书珍的外孙严若东说:“我女儿在监利大垸当小学老师,儿子也即将参加工作,可以告慰先烈,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