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诗词为引,党史为魂 “红巷里的诗词党课”上演
湖北日报 2024-09-28 15:17:34

“红巷里的诗词党课”活动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刘翔 实习生卢祺瑞

挥舞着小红旗,在诗词和大合唱中向祖国母亲表白,9月28日,武昌农讲所成红色海洋。武汉革命博物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别活动“红巷里的诗词党课”在此举行,博物馆专家和老中青少志愿者带领现场观众共赴一场红色诗词探寻之旅。

“红巷里的诗词党课”深挖红巷深厚红色资源。“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广州讲习垂洪范,更向华中建赤旌”,毛泽东1927年于武汉创作的《菩萨蛮·黄鹤楼》,董必武1966年为农讲所旧址题诗,无不与红巷密切相关;曾在红巷战斗过的蔡以忱、罗亦农、恽代英、夏明翰等革命先烈写下的绝笔诗,更是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红巷里的诗词党课”不只是红色诗词精彩展演,更是一堂打动人心的微党课。活动分为“入红巷”“热血红”“红徽章”“中国红”四个篇章,以诗词串场,将“红”字贯穿始终,用舞台剧、诗朗诵、微宣讲等多种形式,激发现场观众的爱国情。

其中,“红巷苗苗”和“武昌农讲所学员”隔空对话,讲述两枚证章背后的故事,诠释不同时代的使命与担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农讲所毕业证章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使命的召唤;红巷苗苗徽章既是奋进的方向,也是精神的继承。这就是薪火相传的力量。”饰演“红巷苗苗”的初二学生王兴泉接受采访时说。他介绍,自6年前加入“红巷苗苗”,他已完成志愿服务2400余小时。在一次次志愿讲解中,他愈发感受到广大青少年对祖国心怀感恩,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活动在慷慨激昂的大合唱《歌唱祖国》中落下帷幕。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诗有史,词亦有史。‘红巷里的诗词党课’以新颖的形式讲述党史,帮助观众在诗词吟诵中身临其境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能很好地激励公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武汉革命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该活动是对“我在红巷讲党史”红色IP及“红巷里的思政课”内容和形式的又一次创新。该馆将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凝聚力量。

责任编辑:陈诗璠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