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荆门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屈家岭管理区)召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27 17:39:52

9月26日,荆门市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屈家岭管理区)。

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易俊洲围绕“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中国农谷’核心区”作主题发布,屈家岭管理区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小平,屈家岭管理区教育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涛,屈家岭管理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斌,屈家岭管理区农业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飞回答记者提问。

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易俊洲

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易俊洲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上半年,屈家岭管理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3.2%,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9%。

屈家岭管理区的经济社会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面貌更美了。全区30个村(社区)已有29个获评为省级生态村,全区17万余亩耕地均为无污染的优先保护类耕地,2023年,我们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截至2024年7月底,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3,排名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9%,居全市第一。

二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了。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4家。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三是百姓的获得感更强了。“十三五”期间,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4.3%,城镇居民收入由28642元增长到35704元,年均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366元增加到20576元。2024年上半年,投入资金2616万元提升农村基建水平,发放地力保护补贴1107万元。

下一步,屈家岭管理区将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树牢大抓发展思想,聚集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及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生态治理水系连通工程等重大项目。同时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二是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季河小流域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正在建设的16个项目进度。

三是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加快推进主导产业链式发展,聚焦食品加工、文旅康养及文旅装备制造、通航低空经济三大产业,深入开展强链延链行动。

四是积极构建大财政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深化“三资”清理,深入挖掘土地、水利、文化、知识产权等领域资源潜力,推动已形成投资的资源形成有效资产。

五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联动高效发展。以“一粒米推开三扇门”为主题,以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联动环太子山旅游圈,沿农谷大道打造文化康养旅游带,沿九五线‘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带。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以一产做优助力二产做强、三产做大。坚持链式思维抓产业,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六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实施“一粒米推开三扇门”文旅战略

屈家岭管理区教育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涛

屈家岭管理区教育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涛在发布会上介绍,屈家岭管理区大力实施“一粒米推开三扇门”文旅战略,为荆门叫响“长江古文明、荆楚新门户”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为先,全力构建文旅新格局

一是做好顶层谋划。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屈家岭与太子山等地旅游一体化”的意见,谋划召开荆东南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组建荆东南旅游联盟,形成规划共融、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公交互通、线路共推、发展共为的旅游一体化发展局面。

二是做好全域规划。着力构建“一心引领、一圈联动、两带贯穿、三区协作”的旅游空间格局,即“以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联动环太子山旅游圈,沿农谷大道打造文化康养旅游带,沿九五线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带,探索屈家岭农耕文化康养区、太子山森林度假区、石龙镇乡村休闲区协作机制”。

三是做好重点策划。划定了5万亩的文旅康养重点片区,编制了片区详规和产业招商方案,加强了基础配套建设和自然资源管控。

产业为上,全力培育文旅新业

一是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成立了屈家岭文化研究院,实施屈家岭文化研究阐释工程,促进屈家岭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是培育文旅康养产业。引进陈栋梁等院士专家团队,依托“两院一中心”,开发地热温泉、食养医养、中药保健、健康护理等文旅康养项目,打造以合成生物为龙头的“农谷养生”健康品牌。

三是培育文旅装备产业。规划荆东南文旅装备产业园,形成房车组装、营地装备、户外旅拍、体育休闲等板块的完整产业链。

产品为王,全力打造文旅新品牌

一是做强遗址体验游产品。实施遗产保护与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利用5G、元宇宙、数字AI等技术,建设智慧公园、数字博物馆,开发稻作、磉墩、古水坝沉浸式体验等数字化产品。

二是要做活农耕文化游产品。发展节会经济,持续举办大遗址文艺周、“TAO”文化节、梅花鹿采茸节,争创国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不断增强屈家岭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做精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培育乡村度假、农事体验、生态美食、赏花采摘等业态,推进“一地一品”“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农业科普、农耕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争创桃花之乡、黄桃之乡、梅花鹿之乡、湖北旅游名镇名村。

两大路径建设区域性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屈家岭管理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斌

屈家岭管理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斌在发布会上介绍,屈家岭管理区交通运输局聚焦“立体高效”,将从两大建设路径建设以屈家岭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8个乡镇、1625平方公里、60万人口的区域性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路径一:以交通枢纽建设为主线,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实现“10分钟上高铁、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坐轮船乘飞机”。一是打通对外“大动脉”。二是畅通内部“微循环”。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县乡道改造、行政村主干线双车道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路面改善、路网联通等工程,全力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提升农村公路整体服务能力。

路径二:以物流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推动农贸物流集散中心、区域冷链物流中心、电商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内外高效衔接、上下快速流通的冷链物流网络。一是规划建设屈家岭北外环智慧物流园,打造屈家岭大型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二是建设屈家岭乡村振兴冷链物流项目,以冷链物流项目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完整的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三是完善区、办事处、村三级农村物流共配体系,我区已建成区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1座、村级寄递网点21个,形成了“五统一”快递共配模式。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屈家岭管理区农业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飞

屈家岭管理区农业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飞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9月份,屈家岭管理区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达到1:2.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统筹发展,精心绘制城乡融合规划图

一是精准定位谋发展。聚焦屈家岭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依托我区梅花鹿、蔬菜、黄桃、食用菌等农产品资源优势,聚焦精深加工环节,以食品加工产业园为载体,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

加强办事处党委班子、“两委”干部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租赁田制度改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

三是锚定目标明方向。屈家岭管理区力争到2026年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5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统筹资源,聚焦集成产业发展路线图

一是发展“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产业。聚力农业资源基础,在易家岭、何集、长滩、罗汉寺四个办事处,分别重点发展梅花鹿、蔬菜、黄桃、食用菌等产业,着力建设集种养、加工、研发、物流、销售、品牌于一体的根植性农业全产业链条。

二是建设未来食品加工产业园。聚焦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集群,引进食品加工上下游关联企业,实施产业园“满园工程”。

三是实现“一粒米”引领农文旅融合。

统筹改革,科创赋能乡村振兴施工图

一是加快“两院一中心”建设。以“国有企业+平台公司+院士团队”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未来食品创新研究院、未来食品创新工程学院、国际食品安全评价及标准检测中心。

二是做优乡村振兴供应链。整合省内外种养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搭建集科技研发、良种推广、品质检测、品牌打造、采购分销、人力资源等功能为一体的供应链平台。

三是强化乡村治理效能。深化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开展“清保”行动、“清廉村居”创建等活动,倡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高质量建设“中国农谷”核心区

屈家岭管理区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小平

屈家岭管理区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小平在发布会上介绍,通过三个方面的创新举措,高质量建设“中国农谷”核心区。

一是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明确方法路径;健全工作机制;聚焦关键重点。今年以来,围绕主导产业已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5个,签约金额17亿元。

二是项目建设焕发新活力。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三库”平台入库项目255个,总投资额达到920亿元,较往年实现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双增长。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以农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为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梅花鹿全产业链项目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下一步,屈家岭管理区将锚定年度目标:

一是不断优化招商模式。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能力来吸引和留住企业。

二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抢抓机遇,围绕三大产业园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两重”“两新”等方向,深度策划包装第二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补短板强弱项项目。

三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构建物流“地网”、数字化“天网”、供应链“金网”、贸易服务“商网”。围绕未来食品、文旅装备制造、通航低空经济产业链式发展,加快形成集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市场应用于一体的全链条新质生产力集群。(记者乔锦吴浩 图/文 部分图片由屈家岭管理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张诗秋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