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获国际银奖!研发于南漳的大棚里……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28 00:12:09

脚踩履带,乍看像辆微型坦克,细看是无人驾驶,边走边打农药。在位于南漳县城关镇关庙集村的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大棚基地里,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替代了传统人工,用起来省时省力,还在前不久斩获了国际大奖。

在金美科林公司种植基地,设施大棚依次排列。大棚内,种满了各类瓜果蔬菜。金美科林公司负责人代信一正在操控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进行农药喷淋作业。

近年来,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推广使用,我国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植保机械化率显著提升,而设施农业受大棚空间限制,依然靠人工施药作业,存在打药时间长、打药过量、成本高等问题,代信一也曾为这样的问题苦恼。

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代信一

人工打药总会有一些遗漏的地方,并且药物喷洒不均匀。打药花费的时间长,所以它造成人工成本很高。



为了提高管护效率,降低管护成本,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湖北文理学院研发了一款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精准地解决了公司的需求。

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代信一

以一个大棚三亩地为例,平均一个大棚打药至少需要3到4人,工人背的喷雾器大概每一桶有50kg,一个人至少要7到8次才能把一个大棚喷洒完成。但是通过我们这台设备,平均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大棚的喷洒,它最主要的是通过前面雾化方圆半径7米的喷头,把药物均匀地喷洒在每个角落。



代信一算了一笔账,相比传统喷雾器打药方式,使用这款机器人,每年每亩可节省农药、人工成本1100余元,一年下来可以节省成本6万元左右。更让人惊奇的是,机器人不仅效率高、费用低,还拥有智慧的“大脑”。

代信一告诉记者,过去为了减少作业次数,人工打药时经常一次复配多种药剂,容易造成农药施用过量。这款机器人设计配套了智能控制软件,自动收集当地辣椒、西红柿常见害虫种类图像数据。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可实时采集农作物虫害照片进行精准识别。

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代信一

机器在行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对行进路线及农作物进行图片的实时回传,通过大数据和我们后台的图库进行对比,判断地里有哪些病虫害,对症下药,实施靶向杀虫。



除了智能识别,研发团队还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予了机器人定位功能和超强记忆力。

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代信一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及自制的软件进行协同,让机器按照我们规划的路线行走。只需要首次在棚里走一遍路线,后续机器会按照制定的路线自动巡航,操作工可以彻底的解放双手。



据了解,在今年4月结束的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这款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从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项发明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今年以来,公司还结合设施大棚使用场景,成功研发了“自动旋耕机器人”“自动除草机器人”“自动搬运机器人”三款机器人,覆盖了设施大棚种植、管护等多个环节。

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代信一

后期我们会建一个总控室,操作工可以通过5g传输模式,在总控室就可以直接遥控设备,完成所需要的如除草、旋耕、打药等任务。(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胡振兴 代军锋)

责任编辑:罗雨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