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田野政治学是基于田野调查进行原创性研究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研究。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叙事为主,通过价值中立的事实性描述展开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也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将政治学研究视野由国家上层导向农村基层,聚焦于基层政权与村民自治,形成了以田野调查为鲜明特色的田野政治学。
进入21世纪,田野政治学研究不断拓展创新,更加重视田野“实验”。近年来,荣卓教授团队撰写和出版的“治理政治学丛书”对田野实验进行开创性探索,是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最新“实验”研究,成为田野政治学的时代典范与特色之作。《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经验与效能》一书在相关政策文件引领下,基于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整理出一系列支撑数据、特色做法、实践经验,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个案经验和政策指导进行科学总结,为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新时代村庄选举观察:实践与表达》一书深度还原农村选举过程和原貌,从中发现新问题和新现象,提炼基层民主治理的实验成果和内在经验,加深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分析层次。该论丛依托新时代以来全国基层治理试点的多样性实验,在田野中发现问题、检验知识、提炼理论,建立相应的分析框架,探索国家政治制度和民主化进程,具有显著研究特色。
一是面向田野大地,以鲜明实验导向为突出特点。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作为一种比调查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关键在于从参与过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论。基于这一鲜明导向,该论丛以实验过程为研究起点,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发现。《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经验与效能》一书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地方试点的工作机制、村民自治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标识、社区环境、网络信息平台等机制及设施是否健全并运作良好,从基层实验过程中提炼农村社区治理经验与效能。《新时代村庄选举观察:实践与表达》则通过选取典型实验观察点,跟踪换届选举全过程,考察选举过程是否书记主任“一肩挑”、党支部成员是否交叉任职、是否有女性干部、投票是否“过半数”、过程是否公开公正等真实选举流程,聚焦各观察点选举工作规范性、有序性,在此基础上从组织力度、参与范围、规范程度等方面分析影响换届选举效果的因素,突显实验导向。
二是基于田野调研,以实验检验理论为核心方法。田野实验不仅限于田野调查,更侧重于深入实践,检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该论丛基于田野实验,探析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选举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之策,回应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成为党和国家理论决策的重要依据。《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经验与效能》将农村社区实验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通过效能比较,从社区党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矛盾化解、防灾减灾等多维度对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方位描述和剖析,精准把握农村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深入总结试点实验的经验成效、创造性提出富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新时代村庄选举观察:实践与表达》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农村选举过程中参与率低、委托投票比例高等问题导致结果难以真实反映民意,遂针对选举过程中的报到证、投票“双过半”、委托投票、候选人提名、“一肩挑”全覆盖、业委会同步换届、登记选民与选民登记等要素进行了实验检验,有力回应了理论和政策问题。
三是经验深度加工,以原创理论提炼为研究导向。田野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结合田野调查和实验研究,在检验和修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命题。该论丛以田野经验为基础,针对村庄治理中的紧迫问题,通过输入新的治理理念、制度规范和组织模式等,引导村庄变革治理模式,实现良治。《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经验与效能》通过持续多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调查、个案挖掘和政策梳理,系统整理出一批卓有成效的农村社区建设做法和经验,总结出多项机制和措施,旨在提升农村社区党建、居民公共参与、协商民主和网格化管理的效能,创造性地提炼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新时代村庄选举观察:实践与表达》针对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换届选举带来的新挑战,记录和总结换届选举实验经验并进行深度加工,就选民参选率、观察员制度等提出优化对策,致力于化解矛盾纠纷,增强村民认同感,提高选举效能。这些研究丰富了基层治理的田野实验,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支持。
总体而言,该论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过程和样态,是当下中国特色政治改革和实验的典范之作,不仅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更为探索并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理论提供了研究指引,推动了田野政治学向田野实验纵深发展。该论丛系列成果的推出必将促进我国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丰富田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创新力著。
(江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