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句话叫响黄石| 西塞山前白鹭飞,遇见青绿不须归!
黄石日报 2024-09-26 11:44:04


万里长江

穿三峡、汇汉水、越武昌、抵鄂东

在与黄石西塞山的交汇处

诞生了一座

襟江怀湖、依山傍水的青绿之城

——黄石



这是一座“一城千面”的城市

群山之间富集的矿产资源

孕育3000年的矿冶文化

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地貌

造就众多文旅打卡地

星火燎原的红色地标

让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

……



 从西塞山前白鹭飞 

 到遇见青绿不须归 

黄石青绿的山水诗画

和工业文明史诗

正以独特磁场,让这座城市不断蝶变




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

地处鄂东、皖西、赣北

是新中国成立后

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绵延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脉

在这片土地上

造就众多山川河流

滋养出璀璨星河的历史文化

走进黄石

俯察山水人文

五条文旅脉络逐一呈现


黄石以不到全省2.5%的国土面积,孕育出层次多样、类型丰富,放眼全球都独树一帜的文旅资源。”黄石市旅游协会会长杜元红说,黄石正加强旅游产业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势,用全域旅游引领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6月18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向全国推介黄石的全域旅游

黄石打破景点壁垒

突破区域限制

串珠成链,聚势成群

构建起“一核两区、全域一体”

的旅游空间格局



黄石正紧紧围绕

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

积极做好

“全区域布局、全季节体验、

全产业融合、全业态创新”四篇文章

推动文旅蝶变、城市嬗变

‘小燕子’的故乡,处处成景。发展全域旅游,是黄石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全网粉丝超千万的带货主播烈儿宝贝谈起家乡时说,西塞山前白鹭飞,遇见青绿不须归,就是向世界宣传以西塞山为代表的黄石人文、山水的最佳口号。





只此青绿,画出最美的文脉

有了青绿,画好最美的旅途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城市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

探索新路径


月牙湾露营基地
PART 01



今年4月

下陆区月牙湾露营基地对外开放

这里青山环抱,流水潺潺

趁着暑期

不少外地游客来到这里

露营烧烤、摸鱼捉蟹,清凉度夏

开业两个月

月牙湾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



阳新百洞峡旅游区
PART 02



2023年“十一”前夕

集溶洞、峡谷、峰林、绝壁、溪流的

阳新百洞峡旅游区

开门迎客

迅速在武汉周边地区火爆“出圈”

开业以来

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



西塞山景区
PART 03



2023年12月29日

全新提档升级的西塞山景区开门迎客

近年来

西塞山景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发掘诗词文化、军事文化、

端午文化和长江文化

人文历史充分融入自然景观

文旅名片不断擦亮

景区运营半年来

累计接纳游客超20万人次



未苏湾
PART 04



夜幕之下,磁湖水畔

未苏湾小桥流水,灯火闪烁

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2023年9月

未苏湾建成开放

作为黄石第一个城中村城市更新项目

未苏湾巧妙依托孙家湾原有格局

修旧如旧,引入苏轼诗歌元素

打造集文化创意、美食街区、

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社区

今年元旦期间

13.8万游客前来消费打卡



阳新滴水崖景区
PART 05



一泓碧水从高处悬崖上飞流直下

形成十几米宽的天然瀑布

如银练垂天,云雾升腾

2021年5月1日

总投资达1.4亿元的阳新滴水崖景区

开门迎客

为了充分发掘景区的文化价值

当地新投入6000多万元

今年11月

一个集山水景观、东坡文化、古民居文化

于一体的文旅深融的滴水崖景区

将开门迎客

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活力



从“网红”变“长红”

更多景区打造以“互”为要的消费场景

让“流量”变“留量”


仙岛湖旅游度假区
PART 06



仙岛湖的美,在其好山好水

2019年初

在仙岛湖北岸,千里山之巅

天空之城景区正式开门迎客

站在吉尼斯世界纪录

全球最大的玻璃观景平台上

鸟瞰湖中仙岛

成为刷爆朋友圈的打卡方式



为了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

景区打造的山居秋暝民宿

仙岛湖国际温泉度假村已经营业

同时

集文化展演、饮食住宿、游玩观赏于一体的

文旅消费集聚区正在成型

将为游客提供

更多夜赏、夜游、夜娱、夜宿项目

今年上半年

天空之城景区游客量达到33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10%



东方山景区东昌阁
PART 07



2023年春天

作为“城市阳台”的黄石东方山景区东昌阁

持续火爆出圈

成为旅游打卡“新宠”

景区通过“旅游+演绎”

以“唐风仙侠世界”为主题背景

打造湖北省首个超大型沉浸式互动娱乐景点

给游客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寻唐之旅

2023年全年

东昌阁景点

为东方山景区多带来70%的客流量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景区
PART 08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景区

在拓展游玩项目的同时

周边还配套了流浪矿山帐篷酒店

通过丰富旅游业态

游客游玩时间从过去的两小时

延伸到一天一夜



景区抓旅游体验,政府抓贴心服务。黄石通过文旅融合向高层次发展,将工业遗址与城市景观、自然山水等串珠成链,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此外,还通过旅游+美食、旅游+住宿、旅游+交通,一揽子便捷服务升级,全方位提升旅游品质,用城市温度把文旅“流量”变为消费“留量”。

在专家座谈会上,黄石广播电视台艺术指导陈丹说,“要深入学习和准确理解黄石城市形象宣传语的深度内涵,努力构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和山水资源的联系,以创新的表达方式让宣传更出彩,吸引外地人走进黄石、爱上黄石。





以青山为底,绿水为媒

黄石持续释放城市强磁场

近年来

黄石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

流域综合治理、城市更新

矿山修复、无废城市建设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座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

现代化黄石正在崛起


黄石港郊野生态公园


2020年

黄石市入选年度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

2022年

黄石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

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前20位名单

今年1-7月份

黄石市环境空气质量

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向好趋势

截至目前

黄石市考核断面水质总体良好

较去年同期保持稳定


黄石儿童公园


青翠的山、湛蓝的湖、厚重的底蕴

无不撩拨心弦

黄石这座山水宜居城

正以独特魅力

带来“城-人-客”的流量

带动“城-人-产”的蝶变


磁湖北岸


今年上半年

黄石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337万人次

同比增长36%

实现旅游收入76.91亿元

同比增长45%

呈现出市场火热、活力十足的良好态势


东方山风景区梨花峪

夏日磁湖岸边,荷叶连田田,快门声不断。在开发区·铁山区从事IT工作的“新黄石人”张明,一有空就约上朋友,游走在黄石山水间,用单反记录美景。

一座城市越有魅力,它的生活就越好,产业就越兴。”张明手拿单反,一边展示照片一边说,5年前,他来这里旅游,一下就爱上了宜游宜居的黄石。



一城之美

始于颜值,忠于内在

黄石这座城市

有自然生态之美、地方人文之美

更有经济发展之美、产业自信之美

黄石正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宽阔胸怀

吸引人才落地,带动产业兴旺


黄石科技城

今年下半年,一级竞钓大师顶流网红邓刚将回到家乡举办天元钓技“大武台”,黄石将高标准配套建设大冶湖钓鱼基地。

“这几年回到黄石感觉太不一样了,山峦清秀,水美鱼肥,我对黄石的感情很深,作为一个钓鱼网红,想给家乡多带点流量。”走在大冶湖畔的邓刚说,“通过举办垂钓比赛,把黄石的青山绿水、人文美食推出去,带大家领略这座青绿之城的底蕴。



“百里黄金地”的黄石

正成为人才、产业的“聚宝盆”

2022年

黄石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

城市创新能力指数位居全国第80位

近年来

黄石不断迭代升级“新黄石人”计划3.0版

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

每年吸引2万多外来人员来黄就业创业


“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

城市形象宣传语,客观反映了黄石的地域特点、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等城市内涵。”在专家座谈会上,黄石市文化名家吕永超说。这样的文旅宣传语,叫人如何能割舍?这样的城市,让人怎能不流连忘返?



千年前

或许是觉得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意犹未尽

苏轼、黄庭坚等人

纷纷在原作上改写传唱



现在

黄石人民接续把这首千古佳作

改写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遇见青绿不须归”

将具有深远历史感和意象美的

“诗画山水”

与绿色转型发展的城市活力组合

一种意象和现实交融

地理与人文结合

历史与未来贯通

的审美意境油然而生



未来

在这片厚植绿色创新发展的热土上

一座宜游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市

将加速崛起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文字:王剑 陈田浩
图片:柯恒 石勇 周巍 何戈 张成 李航 彭冰洁
视频:姜博 周巍
制图:龙凤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