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刚刚过去的2024巴黎残奥会上,无数残奥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挑战自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漳县,也有这样一位“不屈斗士”,他在20多年前意外失去右臂,但并未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而是将目光坚定地转向了乒乓球,用运动重新点燃生活的激情,“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正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傍晚六点,在城区的一家乒乓球馆内,灯火通明,训练声此起彼伏。谢成波正与队友进行一对一较量,接球、拉球、扣球,汗水很快浸湿了衣服,而他对胜利的渴望却丝毫未减,每一次灵巧走位和用力挥拍,展现了他对这项运动的深深热爱。
时间倒回到20多年前,那年刚满13岁的谢成波,在帮助父母干农活时遭遇意外。
在使用脱粒机时意外被绞到,右臂不幸全部失去。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没什么影响,觉得自己跟正常人一样。但是当我读初中以后,上体育课只有一只手,许多时候心里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和负担。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曾经活泼开朗的谢成波渐渐变得沉默寡言。看着父母深深自责和日夜担忧的神情,坚强懂事的谢成波决定收拾好心情,重新适应没有右臂的生活。
我必须要学会用左手来生存,拿筷子、写字、穿衣服,这些都需要自己用一只手来完成,刚开始肯定有许多难处。
当命运对他关闭一扇门时,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大学时期,谢成波接触到了乒乓球。这项可以单手练习的运动,让他在一次次大汗淋漓的球桌拼杀中,感受到自己和常人无异,并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
星期天我会约上同学去打乒乓球。在球场上出身汗、感觉很累,这样就忘记了一切的痛苦和烦恼。那时候,乒乓球对我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
谢成波告诉笔者,刚开始练球时,由于身体平衡性较差,每一次拍打都无法使出全力。但热爱可抵万难,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约上球友一同切磋、反复练习,通过调整挥拍姿势和呼吸节奏,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打法。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磨砺,他的球技一日千里,成为了球圈里的佼佼者。
大家都愿意跟他打球,因为他对生活非常乐观,所有人都喜欢他,都愿意跟他交流。他还带动了一大批不会打球的人,帮助他们学习乒乓球。
随着球技日益精湛,谢成波开始参加各种级别的乒乓球比赛。2004年他在襄阳市第一届运动会上荣获个人第三名,2010年在襄阳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个人第一名。今年,在南漳县乒乓球团体比赛中,他作为核心成员和团队一起斩获冠军。
我总觉得,人要自立、自强,遇到困境时,仍要笑对生活,积极适应环境,迎难而上。(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黄俊 杨雪晶 陈陟陶)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