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编者按: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在黄梅教育的这片沃土上,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如红烛,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好老师、好园丁。师者如光,虽微致远,在全国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我县基层优秀教师,聆听他们躬耕教坛的育人故事,感受他们的生动事迹!
用心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记“市优秀班主任”获得者
黄梅县第一小学 冯琴
冯琴,从教二十余载。她很庆幸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在20年的时光里,她像守望麦田的农夫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自己的教育田园。在繁琐、细碎、忙碌的工作中她深切地感受到用心做一名班主任是幸福的。
用爱心的春雨浇灌学生
2013届的学生雯雯因小时候奶奶看护不周,被热水烫伤,脖子连着胸口处有一块很大很丑的疤痕。开始雯雯总怕大家取笑她,课间总默默坐在教室里不与其他人说话,很内向。作为班主任的她对雯雯的言行举止格外留意,经常来到雯雯身边对雯雯嘘寒问暖,只要雯雯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她就大张旗鼓地表扬,并鼓励雯雯多参加集体活动,合唱演出安排雯雯站在前排。久而久之雯雯的自信心逐渐提升,慢慢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得知雯雯的母亲要辞职带雯雯去上海就医进行植皮手术时,她特意布置教室环境号召同学们为雯雯进行爱心募捐,在她自己的带头下,全班同学捐赠了2000多元的爱心救助款。她把这感人事迹写成美篇,又得到周围的爱心人士打赏1000多元。当把这3000多元的爱心款放到雯雯母亲的手中时,雯雯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声称遇见冯老师是孩子今生最大的幸运。
用暖心的鼓励转化学生
小汤同学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是最近他在课堂上总是犯困。觉得情况不妙的她主动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得知是因为在家做作业拖拖拉拉到深夜导致睡眠不足,而影响第二天听讲效率。
为了让小汤同学尽快改掉陋习,她多次与小汤沟通交流,最后达成协议,让孩子每日利用家长微信和她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小汤同学对这种师生之间保持单线联系的做法感到很新鲜,乐意接受。
每当孩子在晚上7点之前汇报作业全部完成时,她总是伸出一串大拇指表扬小汤,或者美美地夸赞小汤越来越守时惜时。自此,课堂上的小汤精神饱满,发言积极。不知不觉间,小汤同学每日坚持和她微信打卡已有一个多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也渐渐养成。她的暖心鼓励让其家长心服口服,真正践行了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用精心的管理培养学生
学期初,她精挑细选一些班干组成班委会后,定期对班干培训,不定期引导矫正。平时尽可能帮助他们树立威信,每次晨会班会,就把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对班级一日常规进行表扬,批评,总结。每周利用“幸运大抽奖”的方式,抽取积分奖励,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多年以来,她所任教班级年年被评为“模范班级”“优胜班级”。学校各种活动赛事总是名列前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她始终坚信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生命线,是促进班级不断进步的动力。
用全心的教育服务学生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能有让学生折服的地方,她在闲暇之余勤于学习。看教师专业成长书籍,听名师授课讲堂,每学年她的笔记本用了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记录着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听课心得。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她尽量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在她的课堂上,有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生动传神的表演,激情昂扬的赞歌,文采飞扬的心得……
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每次名列年级前茅,居全县榜首。她自己的专业也得到成长,成绩斐然:在省市县级各类赛课中数次获得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县级获奖。她在工作中勤勉尽责,很荣幸地成为“黄冈市学科带头人”“黄冈市骨干教师”“黄梅县好教师”。
她深知:所有成绩属于过去,明天依旧任重道远。她将立足实际,在教育这片田园里继续勤奋耕耘,积极探索,用心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从“心”出发 向“心”而行
——记“市优秀教师”获得者
黄梅县幼儿园 冯珍
冯珍自2002年走出师范大门投身教育事业,因为爱孩子,默默耕耘在幼教至今无怨无悔。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获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
扮妈妈,奉献爱心
君君小朋友爸爸妈妈都在工业园打工,记得有一次都过了接送时间,家长还没有来接,电话也打不通,冯珍想可能是家长临时有什么急事吧!就陪孩子在教室里玩游戏、讲故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家长还没有来接孩子,电话依然联系不上,因为已经很晚了,只好把君君带回家,一直到给孩子都吃完了饭,孩子的妈妈才打电话找孩子,说手机没电了,以为家中其他人接了,回到家里才知道还没接孩子,这才急得团团转。当把孩子交到妈妈手中时,孩子妈妈激动的流下了眼泪。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曾有家长感动的说,你比孩子亲妈还亲。多年来的工作中冯珍一直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对面对每一个孩子。她曾多次对家长们说,孩子交给我,请你们放心,你们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就是孩子的妈妈。因为爱,冯珍幸福的拥有了许多的“宝宝”。
育幼儿,倾注耐心
2021年冯珍班曾经接收过一名叫浩浩的幼儿。浩浩父母都在广东打工,一直由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于好动调皮的浩浩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任其发展。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他要么挤眉弄眼、怪叫,要么满地乱跑,随地打滚,经常对班上的其他幼儿进行出奇不备的攻击,对老师的管理教育轻则置之不理,重则拳打脚踢。冯珍与浩浩的家长进行了多次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他幼时生活环境等细节。针对问题根源所在,冯珍制定了个体教育方案,并根据孩子的发展随时调整,以便使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浩浩的行为有了很大改善,也顺利的进入小学,并有了自己的朋友。冯珍认为世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保持耐心,“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成长。
当教师,坚守初心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及细流无以成江河。冯珍每日不离的装备有相机、录音笔、U盘、笔记本电脑、活页抄......这些都是冯珍的眼、耳朵、大脑、心。在积累之余将日常工作重心、反思收获和点滴启示记录下来,体悟加以创新,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冯珍不仅在专业技能竞赛和园内在教中取得良好成绩,还参加市游戏案例展示活动获奖。撰写的论文、教育育叙事分别获得省、市、县一等奖,教育随笔多次刊登《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幼儿教育》等权威专业报刊上。并被评为湖北省优秀通讯员、黄冈市骨干教师、黄梅县优秀班主任、黄梅县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冯珍将继续以爱心、耐心、初心投身于幼教事业,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每个孩子在未来绽放光彩。
师者如光 哪里都有挺身而出的他
——记县实验小学老师占大鹏
23年前,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决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乡村教书育人。
走出乡村又返回乡村,他第一个报名
乡村十年,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多届毕业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虽任务重,但从未因私事而影响工作。到村小送教下乡前一天,因篮球比赛,脚踝意外扭伤,走路都要人扶。第二天,他依然出现,忍痛讲完这堂送教课,2023年,教联体改革,他第一个报名交流到一所偏远乡村小学,从城区回到乡村走教。
45万点击率背后的创新故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把少先队工作搬到线上云端,以疫情为教本,打造《致敬红领巾 争当好队员》线上主题队日活动,获得黄冈广播电视台、黄梅网盟等多家媒体同步直播,点击率超45万。学校如期复学,他请来身边的白衣天使走进校园,,讲述抗疫先锋们感人的故事,孩子们因此懂得红领巾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使命。2020年全国第八届少代会,黄冈市唯一少代会代表也因此来自黄梅县实验小学,2021年度湖北省“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他所在的学校成为黄梅首个获评单位。
哪里都有挺身而出的他
2020年,疫情肆虐,洪水泛滥,尽管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参加防疫、防汛突击队,路卡、学校、社区有他防疫的身影。每次防汛归来,脸晒成了包公的脸,皮肤脱了两三层。犹记那年7月7日,深夜,大雨滂沱,内涝袭城,高考受阻,当教育局需要临时紧急抽调监考人员时,他第一时间响应,徒步趟水接受任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被评为湖北教育杂志社优秀通讯员,黄冈市骨干教师,黄梅县我身边的好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抗疫防汛先进个人,优质课、教案、课件、撰写的论文等多次获省、市、县奖,撰写的论文《以德为先,成风化人》在《中国德育报》上发表,
师者匠心,至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责任所以认真,让每个孩子的未来充满爱和阳光。
心如暖阳 花开满径学无止境 诲人不倦
——记县滨江一小老师骆谦
心如暖阳,花开满径。学无止境,诲人不倦。县滨江一小骆谦老师用无尽的爱与热情,诠释了对教育的无限忠诚。
“老师,我好喜欢你,我多想做你的孩子!”
2000年,师范毕业。因在校表现优秀,她本有上调、外调和继续求学的机会。却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的母校-——黄梅县小池镇第一小学。二十四年,风雨兼程,数以千计的孩子,见证着她青春又温暖的身影。初为人师,青涩满溢,耐心细致的关爱新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小朋友说:“骆老师,我好喜欢你,我多想做你的孩子!”少先队、班主任、语文老师,重担压肩,她不曾退缩。夜深人静,灯火阑珊处,是她批改作业的身影,疲惫却坚毅,只为那份责任。学生,是她的内心最柔软的存在,每一个笑脸,每一滴泪水,都牵动着她的心弦。
“老师,妈妈不要我啦!我好想她!”
原本聪明活泼的小航情绪低落,整天身上脏兮兮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来到小航家家访。得知小航妈妈离家出走,爸爸外出打工,爷孙俩在家艰难度日。她想办法联系小航妈妈,多次与孩子妈妈沟通,并坐车到几十公里外小航的外婆家进行走访,多方合力小航家终于团圆。小航又变回了阳光自信的男孩。课堂之上,她是引路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做自己的主人。她的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一年又一年骆谦带的班级屡获“文化素质优胜班”,这是她与学共同的勋章。她致力于小学多个学科的教研教改工作。多次参加市县级优质课竞赛,硕果累累。挑战中成长,每一次登台,皆蜕变。优质课的磨砺,让她更加坚韧。教务主任的岗位,她担得稳当,青年教师的成长,她放在心上。
“骆老师,再大的讲台,只要看见你,我就不慌”
“传帮带”,她乐此不疲,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她的精心指导下脱颖而出。校园里,她一次次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小王老师的优质课经过层层选拔,一路披荆斩棘去参加全市优质课竞赛。即将走向赛场的那一刻,小王老师紧紧握住骆谦老师的手,深情的说:“骆老师,请相信我,有你在,我不慌!”
勤耕教坛,矢志不渝
二十四载,教育之路,她撰写论文、案例屡次在中国教育学会、湖北省教育学会上获奖。多次参与了省市县级课题研究。
从“黄梅县优秀班主任”到“黄梅县乡村最美青年教师”,从“黄梅县骨干教师”再到“黄冈市骨干教师”,一路见证了她的成长。她甘愿成为一颗乡村教育的铺路石,尽量把路铺得平坦,让这条路成为千千万万乡村孩子幸福人生的起点!
亦师亦友伴花开一束微光渐斑斓
——记县二中老师王建红
在黄梅县第二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他就是王建红老师。
他出生于1979年2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从2001年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021年9月1日开始负责年级工作。从踏上教育岗位的那一刻起,他便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全部奉献给了这片育人的土地。
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
——来自2009届高三(3)班梅胜学生的自述
我正值青春的黄金时期,那时我还懵懂无知,因为贪玩,所以并不很爱学习,作业也是经常不写。有一次,老师来检查我还是老样子,令我吃惊的是他这次并没有说教,而是很难过自责自己。我好奇的问道:“是我作业没有写,老师你为什么怪自己呢?”老师深沉的说道:“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是我教学方法有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听到这我羞愧的低下了头,并且一颗学习的种子在我心中暗自发芽。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回想起那时,犹如昨日发生的一般。王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教导学生,让我受益终生。
——来自2016届高三(13)班赵文杰学生的自述
在高中暑期我有一段低谷期,当时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自己更是迷茫,四处碰壁,不自觉地开始意志消沉,自怨自艾。我从不是一个会主动找老师谈心的学生,而当时王老师便主动找我去办公室。王老师没有质问我为什么数学成绩下降,更没有否定我的能力,而是耐心的帮我分析我错误的原因以及考试的技巧。
他曾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后,你就是人上人……。感谢那次王老师的主动谈话,几句真言,荡涤了我的内心。王老师是我受教育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最优秀的教师。
王老师和他的学生亲密无间,真正做到了解学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他班的班风正、学风浓,在学校的历次考试和各种文体活动中始终处于前列,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家长的肯定。
德育为先 立身为本
他作为年级主任,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将师德放在首位,以德育为先。三年里积极开展德育活动:高一开展“舞动青春,喜迎二十大”时尚的舞蹈操比赛,收到各种好评;高二开展“嘹亮二中,激情每一天”红歌比赛,释放了学生的天性;高三开展“畅谈母校,冲刺高三”激发了学生的斗志,迎战高考!
团结同心 高效务实
在组建年级教师队伍时他始终本着和谐相处,共同作战的原则。高一时优先高二、高三,到高三时又不放弃每一个老师的成长机会,学校许多老师都愿意到他所在年级和他一起合作、搭档,此举让他一直备受感动。
勤勉务实 注重效力
他的年级以“实”为本,不搞花架子,表面工作。上课、备课、讲题、出试卷、开年级会、班主任会、备课组会、每逢大型联考和重大事情的分析会,老师们各抒己见,彼此之间互相配合,诚心实意地交流思想,寻求共识,认真讨论年级工作。老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新教师的带头作用。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刻苦好学,勤肯工作,在年级勇挑重担。
率先垂范 无私奉献
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是他做好年级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所有工作他自已带头,老师请假他来上课,班主任有事他帮忙看班,学生出事他第一时间处理,除此以外,他还经常关心老师们的生活。
花开喜人 硕果累累
2021年他带的高三(5)班全部过了本科线,本科率百分之百,33个过重点本科线,580分以上7人,最高分618分为普高最高。
2021年他带领的年级在黄冈市两次调考中过重点本科线分别是97人,141人;2022年在黄冈市十一校联考中过重点本科线分别是233人,225人;2023年黄冈市两次调考过重点本科线208人,197人。
2024年高考他的年级600分以上7人,最高分642分;过特殊招生线(一本)178人,刷新黄梅二中历史!
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学生相守,静待花开,亦师亦友伴花开,一束微光渐斑斓。
扎根农村 做教育的基石
——记县滨河中学老师石玉亭
她叫石玉亭,2001年师范院校毕业,怀揣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她回到她了家乡,一偏远闭塞的农村中学——杉木一中任教,从教20多年,她都是以校为家,工作尽职尽责,为了支持教育工作,她曾多次去偏远山区支教。
山区支教
2015年,她的大女儿刚刚上中学,学校突然发通知说偏远山区的藕塘小学急需老师,希望她能支持领导的工作,去藕塘小学支教,她将女儿安排好,依然选择了去支教,在山区,除了教本职的语文。还给全校的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尽管这个时候孩子们连语英语书都没见过。音乐课上,她会教些简单的英语歌曲,让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山区孩子喜欢上这门陌生的课。
在藕塘小学支教一年后,因为王寨小学急需英语老师,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去了王寨小学,在小学支教的两年时间里,她工作从不懈怠,勤勤恳恳,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她编排的舞蹈获得乡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支教两年后回到中学,领导打电话让她去六小交流,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学生,她每天都匇忙奔波在路上,在小学期间的她以教英语为主,每一节课都她会精心准备些小游戏小道具,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学到知识,她觉得让孩子们对英语感兴趣,学生学到知识,是她作为老师最大的满足。
大河一中交流
一年后,她回到本校滨河中学,2023年轰轰烈烈的教联体改革在推动,她说她很荣幸地又成了交流的首要人选。
她坚定地拖着行李,从滨河中学交流到几十里外的农村中学——大河一中。把女儿从城区小学转到大河一中附近的乡村小学后。从此她就在大河一中安了家。她认为作为老师,在哪里工作都是教书育人。只是愧对刚刚上完一年级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的女儿,她没有动摇过也没找任何人诉苦,依然坚持她的初心,认真工作踏实做人
在大河一中教两个班的英语。每天辛勤忙碌换来了所带班级取得的好成绩。交流课获得好评,优质课得到县级一等奖,递交的论文获县一等奖,多次获得三八红旗手称号一年的交流结束了,她依然扎根农村。甘做教育的基石,带领那些有梦想的农村孩子,飞往更高更远的天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