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秦发
坳子,在长阳当地人眼里是形容山区相对封闭、低洼的空间。鄂西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所仅有10名老师和14个孩子的小坳子小学。这所小学甚至没有二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只设有3名同学的一年级、7名同学的三年级和4名同学的四年级。
本该在繁华集镇里担任中小学教师的中年夫妻,主动请缨双双来到这所偏远山区小学。一群来自重庆、恩施的95后也先后来到这里,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今年54岁的老教师向光军被村民们感动地打趣道:向老师不仅带出了几百名孩子走出大山,还收获了几百名“孙子”。
夫妻教师的家访路
在一组数据中记者看到:小坳子小学,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钟家湾村,毗邻长阳人遗址。学校位于长阳、五峰、宜都三县市交界处。在校的14名学生中,有13名是单亲或贫困家庭,现有教师10人。
9月9日是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小坳子小学时,校长马凤华和另一名老师正要出校门。得知记者来意后,马校长告诉记者,由于偏远山区的特殊性,学校实行“双周末制”,即学生上10天课后放假4天。而此行,正是她和同样在这所小学任教的丈夫胡老师,准备去5公里外的邓家冲村3名困难学生家中家访。
沿途攀谈中,记者了解到,马凤华夫妇原本在相对繁华、条件较好的乡镇任教。三年前,经过反复考虑,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双双提出申请,来到了这所偏僻的小学陪伴这里的孩子们。
在邓家冲村二组,胡老师见到了四年级学生邓义浩。看到孩子父亲在家,胡老师当即对其进行了批评:开学家长会,所有的家长都到了,为什么就你不参加?你们夫妻离异,你就应该多关心孩子才是。胡老师说完,便让孩子打开书包,开始检查四天来孩子的作业。
离开小邓同学家,两位老师徒步上山,到了刚出生15天妈妈就离家出走的邓云腾同学家里。在爷爷奶奶那里详细了解了孩子暑假表现后,两位老师显得很满意。随即,他们带着沿途接到的两个孩子来到第三个孩子家里走访。
返回路上,胡老师告诉记者,自打三年前和妻子来到这所小学后,夫妻俩就很少回家。由于这里地处偏远,孩子们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接送,崎岖的山路让夫妻俩放心不下孩子们的上学安全。这种家访的形式,既能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又能和孩子们一起回学校,他们甚至特别享受这样的感觉。
“向爷爷”和他的几百个“孙子”
9日下午5时左右,向光军老师的摩托车准时开到了邓家冲村一年级新生王传雨同学的家里。
尚未开学,王传雨就牵动了向光军的心。他了解到,孩子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他只能由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照料。向光军此次来,除了接孩子上学,还想了解一下孩子暑假在家的基本情况。
向光军告诉记者:偏远山区寄宿制小学,最难的就是寄宿。条件稍好的学生家长,孩子在校四五天后就来学校,拿回脏衣服回家洗,顺便帮孩子洗个澡。平时,都是孩子们自己洗澡换衣服。而刚入学的新生,吃饭、洗澡、睡觉都必须时时刻刻跟着,督促他们认真吃饭,教他们洗澡换衣服,守着他们睡觉。
在这所小学从教二十多年来,向光军总会到男生寝室去帮他们洗澡,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给这个擦背,给那个拧毛巾,帮另一个抹沐浴露……经常是一圈下来,自己衣服都汗湿了。很多来校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们,无不感动又打趣地说:向老师这么多年来,不仅让几百名孩子走出了大山,同时也带大了一群“孙子”。
尽管身居大山深处,但很多孩子们还是不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向光军和其他老师一起,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把校园里的一片荒草地开垦出来,带领学生种上了蚕豆、豌豆、马铃薯、辣椒、西红柿等当地农作物。如今,这里既是孩子们眼中的“百草园”,又成了劳动课的教学实践基地。
这群95后,阳光且璀然
9月9日早上6点,利用调休回家看望父母后,1997年出生的年轻女老师黄潇敏从重庆奉节县城出发,经过7个小时换乘转车,于下午4点抵达了小坳子小学。前年,黄潇敏考取了湖北宜昌的教师编制,听说有这么一所山区偏远小学后,毅然选择了来到这里和孩子们相伴。
1998年出生的李宁凤老师,任四年级数学老师。她告诉记者,自己时常利用课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跳舞、踢足球、打羽毛球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她与孩子们的距离,让她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
学校有一名比较内向的孩子,似乎没有朋友,也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感。李宁凤在户外活动中就让她担任小组长,渐渐地,李宁凤看见了她那像花般的笑容。
为了让山里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学校举行了一次研学活动。在车上,李宁凤因晕车而昏昏沉沉,突然间她感觉窗外的阳光变得柔和起来。睁开眼睛,李宁凤发现正是这位十来岁的同学用小手紧紧地攥着窗帘,为她挡住了刺眼的阳光。李宁凤紧紧搂住了孩子,感觉自己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和开心。
杨佳宇老师刚刚到这所学校任教不足10天,她同样是一名1997年出生的年轻女老师。在老家恩施当地一所知名私立学校教高中4年后,得知宜昌有这样一所偏远小学,她毅然选择了报考并顺利入选,如今是仅有3名同学的一年级语文老师。
杨佳宇告诉记者:之前一直带高中,学生们都是拥有一定自制力的大孩子,现在面对一群懵懂的一年级小朋友,还是跨学科教学,压力特别大,害怕教不好,辜负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不过,踏入教室的第一天,孩子们满怀期待的脸,让杨佳宇放下了担忧,让她感受到,远离家乡,也会收获满满的爱和幸福。
傍晚时分,分散在周围五个村的14名孩子都已陆续来到学校。在一块小菜地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始采摘他们亲手种植的西红柿。
1997年出生的方志国老师感慨地说,山区孩子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留守儿童,很多父母在孩子断奶后就出去打工。老师年龄不同,角色也不尽相同。我们这里的10名老师,同样也是孩子们的爷爷、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