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文/图:郑卫国
那一年东山书画院在五祖寺成立,我得知此事,也写了一幅字忝作贺礼。我记得写的是《身前身后两盏灯》, 文后落着是“卫国滥觞”。有人问我:“滥觞是什么意思?”彼时是黄梅县书画盛会,所聚不止四十二位贤者,我笑而不答。都是书画界人士,何必多此一答。
滥本义是水漫浅流,觞本义是酒杯,在水浅的地方,浮起酒杯以作宴戏。
流觞曲水,它源于《诗经》中的诗《九曲》,诗中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曲水边流觞畅饮的情景。后来,流觞是一种古代宴会上的仪式,它象征着人们的欢乐和快乐,也代表了尊贵和荣耀。
曲水则是指河流或湖泊中的弯曲流线,这种自然景观在古代多被赞美为美丽而优雅的“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在山阴兰亭曾邀约一干文人学者,也就是史界说的在兰亭曲水上办的一次宴会。与会四十二贤,曲水兰溪边各坐一段,饮酒吟诗,会毕将与会众贤吟诗结集,众人推王羲之为诗集作“序”,于是有了千古墨宝“兰亭序”。
一千多年后,我们在五祖寺召开“五祖书画院成立大会”,来者有黄梅书画界人事,有文联各协会学会代表 ,和文化馆贺客……人不是太多,却也远非四十二位。
我用半张宣纸写了:
身前身後两盞燈
在黑夜中,人們总爱把目光投向遠方。紧盯着遠方的燈光,我们走過很長一段夜路,去㝷求遠方那一盏燈。當我們经过一段跋涉,終于投在了那一盏燈光之下,才髪(当是:發)覺在我們曾站立的地方,原来也有一盞無比明亮的燈,它靜靜地照亮在我們曾經走過的地方。
已酉年 衛國滥觞
其实这是当年写的一篇短文,那一年,文友周涧问我手头可有小稿?我说:“有。”
他告诉我,“有几家报纸好发稿子。”他把地址写给我,我把手头小稿,像撒种子样撒了出去,不久就有了收获,这篇小稿发在广东《现代人报》的文艺版上,还收获了十多元稿酬!那年月,文友周涧很真诚,但凡能有活路的地方,他都会告诉我。
话又说到东山书画院成立,民间团体的事,我肩负“县作协”和县文化馆前后两只筐,别的协会和团体都有贺礼,我无职无权,且自家又口袋空空。黄梅古话说:“倒门不倒户。”意识是,即使穷的家门没了,如而有喜帖上门,也要将就着把这一家的“礼”顶上……
我就写了这幅字,在现场,会议主持算是给“面”,当贺词读了。会下有人凑过来怪怪地笑着问我:“滥觞?……何为滥觞?”
我当时本想问他:“看没看王羲之的兰亭故事?”如果真这么一回怼,那人家必定会说我狂的没边际。我只好笑笑不作声。那次自知礼浅,自形惭愧,灰溜溜下东山。后来,听说东山画院成立后,汇集所有的贺词墨宝出书了。不用询问,我已知道结果,偏偏有侪辈同仁找上我,跟我说:“集子没用你的,是主编说:你的那幅字里:髪(当是:發),繁、简有区别……”嗬,开头因“滥觞”讥诮别人,这不自己在条幅里,竟然错了“髪(当是:發)”。在简体字里“髪、發”是通用“发”字,而繁体“髪,發”不可通用,“髪”是头发的发,名词;而“發”是“發逹”,“發財”的发,是动词。主编是负责任的,这一点应该肯定和感谢。不搞文字工作,初通文墨的人,使用时便会容易出错。所以不通繁简体,就不要弄它。弄它会出偏,出偏便会让人耻笑。背地里会落下人说你:“文化水平不高”!
中文书写繁简体须慎重,人们常说一字千金,做学问的更须缜密。得把字搞清楚。最近看网文有关黄梅戏源流之争,安徽方面有学者在“梅”和“枚”上做文章,说黄梅人为了蹭黄梅戏的“光”揩黄梅戏的“油”,把本来的黄枚县名改成黄梅县。仅为黄梅戏源流之争,这种说法荒谬又荒唐。
“黄枚县”的文字在社会上的运用是1954年国家推行文字改革以后发生的事,那时是为因应国家文字改革的政策,部分用了“黄枚县”字样。在政府和民间,“梅”“枚”混用,那是特殊时期发生的事。时间并不长。又说:黄梅县因资源不够要求与安庆市捆绑申报,把黄梅县说得可怜兮兮。
国家项目,明确规定:当地政府申报,是很严肃的事情。
当年,黄梅县黄梅戏申报国家“非遗”项目,从湖北省到黄梅县都是认真严肃的,已经考虑到与安徽必有一争,时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建刚对黄梅县参会人员说:“黄梅县申报要认真,要拿出过硬的东西来……”省专家评审组对我们的材料审读特别严格,直到国家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名录已经公示,安徽安庆已在公示名录之中,我们省的“非遗”戏剧组评议专家对黄梅县黄梅戏报的材料觉得不尽然,迟迟没有在申报书上签字。
当时引起县内一些人的焦虑,文化局党组曾作出决定:“黄梅戏没审报上去扣郑卫国八百元。”为了加快进度,抢在国家“非遗”公示结束之前将黄梅戏“申遗”材料报送上去,文化局指派专人负责,湛志龙多次往返武汉,除了文档材料,还有田野调查的实物和电子文档材料,黄梅戏的根由采风调查,历史由来都在县内,当然,那套由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艺校出版的一套《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15辑,此套丛书由桂遇秋收集校勘。书内封注*有“由湖北省黄梅县文化局提供,桂遇秋收集校勘”的汇编。作为申报重要资料送上去,坚定了评审专家的决心,评审组专家签字后,立即送往北京。不久经过国家评审委员会戏剧专家评审通过,黄梅县黄梅戏批准为国家级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名录。
“黄梅戏”审报过程中,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湖北省黄梅县并没有像安徽某人说的“黄梅县恳求与安徽省黄梅戏捆绑申报。”这个说法不是历史实事,不精确,也是笑话和儿戏。
当年,国家申报方针:考虑到各地方“非遗”项目的交叉和多重性,所谓“捆绑”申报只是后来的一个策略性的方针。譬如挑花,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公示榜上,“挑花”一项就有: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挑花”、湖南省溆浦县花瑶挑花。业内人知道一个项目,国家审批观照到两个,甚至多个地方的审报权益。像黄梅戏,安徽安庆市、湖北黄梅县2006年共同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国家专家评审组从历史角度考据结论,官方资料显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这个论证,是评审组十三位戏剧界权威专家的结论。
有关汉字的繁简体,在1954年国家推行汉字改革以前,大陆也像港澳台一样是通用繁体字。
1954年文字改革以后,国家开始在社会上,特别是教育,以后入学的学生学习的就是简体字,安徽省那位教授可能也像我一样,是国家经过文字改革以后入学的学生,识字练习只是汉字简体,对文字认知只停留在近现代,不但学识不广,而且对文字来源脉络研读不深。中国汉字几千年,博大精深,奉劝先生还要加强学习。平凡人出错无可厚非,大教授出错,人会贻笑天下的哦!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