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广水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做大产业基地规模,着力发展水果、水产品、特色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以产业聚势助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近日,记者走进广水市郝店镇,实地探访当地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
知青桃园”主题景观
村子里,特色农业产业风生水起;田园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直播间内,农产品顺着网线“奔向”更多人的餐桌……盛夏时节,乡间沃野生机盎然,千亩桃林蓊郁苍翠,广水市郝店镇处处散发着产业勃兴的活力。
这份活力,源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近年来,郝店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点亮乡村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棵桃、一朵菇、一只蛙、一尾鳝、一个研学基地”的“五个一”农业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造血”路。
他山之石:有解思维 学以致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广水市如何破题?早在2019年,广水市就精选部分市直单位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建“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修班,赴浙江大学研学考察,跨省“取经”。
“在这次研学中我们发现,凡是示范村皆注重以党建为抓手聚合资源要素,带动产业发展。”参加研修班的同志纷纷表示,无论是《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专题培训,还是在现场教学点观摩参观,都是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教材。
“我们要以此次专题学习为契机,立足党建引领集聚合力,拉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发展链条,让乡村发展拥有持久生命力。”2023年6月19日,广水市举办第16期尖兵训练营之“大宣讲、大学习”活动,市委办青年党员冷炎围绕此次“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学习研讨,谈认识、讲感悟、说打算。
为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务实行动,树立“有解思维”,广水市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与深化“共同缔造”理念有机融合,在全市开展巡回宣讲,同时纳入市镇两级党校重点教学课程。常态化开展村(社区)“五星”党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在广水落地生根。
“我们始终胸怀赤诚检魂,肩扛责任担当,不断擦亮‘广筑正义,检耀红心’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5月24日,广水市举办的首届优秀机关党建品牌大赛上,市检察院青年干部杨燕与9名参赛单位代表同台竞技,为全市机关党组织“抓党建、强队伍、促业务”作出积极示范。
今年以来,广水市常态化开展“高质量党建引领大比拼”“高效能基层治理大比拼”“高颜值 生态环境大比拼”“高水平城乡融合大比拼”“高能级项目建设大比拼”“高品质幸福生活大比拼”等“六大比拼”活动,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
同时,广水市积极探索兴办乡村合作公司,推动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乡村合作公司打造成“千万工程”实践基地、共同缔造平台抓手、乡村振兴营运中心,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深度复盘总结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提升以乡村合作公司为重要内容的乡村发展水平,在赋能增收上下功夫。”广水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攻玉之力:因地制宜 步稳蹄急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广水乡村合作公司何以脱颖而出?
“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广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广水市构建市、镇、村三级合作公司运转框架,由市级合作公司融资领投、镇级合作公司承接监管、村级合作公司实施经营,三级平台联动,机制上下贯通,让乡村合作公司如鱼得水,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短短3年间,广水市乡村合作公司从零起步,稳步发展到211家,总营收2.15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137万元,“农者有其股”“做事有人跟”已成为广水新名片。
如何基于乡村合作公司已有基础,将其打造为“千万工程”实践基地?
“镇党委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把党的建设、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打造具有市场功能的集体经济,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说。
走进郝店镇铁城村,千亩桃园彩桃飘香,桃林基地绿意盎然,沉甸甸的鲜桃挂满枝头。果园里,晒得黝黑的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泉正戴着草帽在烈日下采摘,麻利的手法让一颗颗桃子整齐“飞”入小筐。
“多亏有乡村合作公司,叫响了我们的桃品牌。以前鲜桃大量上市时,总有桃子积压折损,十分可惜。”程义泉说道,多年来村里一直渴望对鲜桃进行精深加工。
2021年5月,铁城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彩桃之乡运营管理公司,注册商标“彩桃之乡”,吸引了一批市场主体前来合作开发黄桃罐头、黄桃酒等农副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广水桃子看铁城,如今铁城四季有桃,已成为郝店特色农业的崭新名片。”朱建强介绍道,依托“胭脂红”桃的品牌效应,镇党委推动乡村合作公司与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国硒中心开展合作,建设千亩高品质富硒桃园,孕育“多彩桃乡”。
“桃经济”火了,村民们也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乡村合作公司成立以来,已带动村民就业超300人,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一年能有近万元收入。”程义泉表示,全村现种植桃林3000余亩,年产鲜桃354万公斤,产值近2000万元,乡村合作公司年利润达41万元。
去年,铁城村乡村合作公司首创“共享桃园”模式,从“鲜桃”向“期货桃”营销,从整斤售卖向整棵整片桃树认购,不少城中客成为“桃园农场主”。
“现在‘铁城彩桃’的名气有了,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还有很多事要做。”朱建强说,共享桃园认购方式将进一步推动乡村特色体验游、休闲游等业态健康发展,打造以“桃乡”“桃韵”“桃经济”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郝店镇关店村花菇喜获丰收(周萍英/摄)
新兴向荣:产业共享 一村一品
“千万”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无数乡村的掠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在年复一年的厚积薄发、润物无声中,郝店镇如何玩转乡村共享经济?
“镇党委始终坚持全 镇‘一盘棋’,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共享经济由桃园向菇园嬗变,形成铁城‘一颗桃’、关店‘一朵菇’、郝店‘一尾鳝’蓬勃发展局面。”朱建强说。
2023年7月,广水市首个百亩共享菇园在郝店镇关店村开园,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设计出共建自营、技术帮扶两种认购模式,激发香菇产业新活力,吹响全市香菇产业二次创业的嘹亮号角。
鳝鱼养殖基地孵化区
“‘共享菇园’好创意,激发新质生产力,一批新农人回乡种菇,增活力。”3月27日,郝店镇举行“共享菇园”认购大会,菇农自编自演的三句半《春风里 香菇香》让人耳目一新。
“这里的花菇‘伞圆、个均、肉厚、花白’!”在共享菇园认购现场,香菇种植户、企业代表纷纷举牌认购菌棒,105万棒菌棒不到十分钟就被认购一空。
“今年我认购了1.8万棒菌棒,预计每棒年收益有12元—15元。”共享菇园认购大会一结束,关店村村民李红就算起了今年的预期收益。
近年来,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整合土地资源,建立工厂化制袋车间,通过“集中制袋、分散种菇”的方式,统筹全村香菇生产工序。前期制棒、灭菌等工序均由专业人员代为完成,农户只需带回家进行后期培育。
“通过统一制袋、规模经营,乡村合作公司成功解决了菇农60%以上的技术、风险等问题。”关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全意说。合作公司还聘请“菇三代”曹猛回乡发展,负责制棒及高温灭菌等工作,为菇农提供免费技术指导。
凭借香菇产业,关 店村实现从“一根栎木”到一瓶“香菇酱”的全产业链生产,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借鉴铁城村共享桃园、关店村共享菇园的成功经验,郝店村也玩出了共享鳝棚新花样。在鳝鱼养殖基地统一搭建养殖大棚、精养鱼池,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老百姓只需认购棚子、认养鳝苗养殖,开创了随州市黄鳝室内养殖新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已成为广水市郝店镇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的缩影。
从田园到餐桌,郝店镇向全市讲述了“一颗桃”“一朵菇”与“一尾鳝”的成长故事,做出了“人与田园两不负”的选择。(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朱翔宇 摄影 张博伦 通讯员 尚勇 谭瑜 张峰)
以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专访广水市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
党员生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郝店镇如何破题?
答:一方面坚持学明白、想清楚、干到位。郝店镇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强县工程”为载体,以龙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进乡村美丽线、产业线、治理线“三线”一体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强党建、兴产业、美乡村。镇党委始终坚持“一盘棋”谋划,依托合作公司大平台,实施党建赋能特色产业行动,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融入干事创业热潮中。以盘清“三资”家底为支撑点,激活山水林地等沉睡资源。以乡村共享经济为引爆点,立足镇情村情,做强产业驱动“实心柱”。以推进共同富裕为落脚点,拓宽联农带农“致富路”,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员生活:如何将乡村合作公司打造为郝店镇学习“千万工程”的实践基地?
答:镇党委系统开展“三清”“三变”行动,盘活一批集体闲置房屋、水面、山场等沉睡资源资产,为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外引内育,推动人才振兴。实施“三乡工程”,引导能人回乡、项目回归、资金回流。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吸纳种菇技术骨干加入,推行集中制袋、分散种菇模式,吸引更多新农人返乡。郝店村诚邀能人返乡成立水产公司,与乡村合作公司共建养殖基地,打造完整产业链。
提升文化价值,推动文化振兴。铁城村乡村合作公司深度挖掘本村知青文化,讲好“桃故事”,共享“桃经济”;组织“欢迎知青回家暨共享桃园认购”活动,挑选300亩优质桃打造知青桃园,深耕“桃文化”,提升“桃价值”。
推进“小流域治理”,推动生态振兴。依托龙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发挥乡村合作公司生态管理管护功能,将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谋划花山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和铁城村优质桃节水灌溉项目,擦亮国家卫生城镇、省级美丽城镇示范镇。
夯实基层基础,推动组织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关店村党支部把党小组建在菇链上,组建“党员+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菇农办实事”等活动,将基层党组织锻造为谋大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战斗堡垒。
党员生活:在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方面,郝店镇将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答:提品质、创品牌。我们立足铁城山富含铁磷元素的独特禀赋,依托“胭脂红”桃的品牌效应,开展富硒彩桃认购活动。积极申报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推出的“菇奶奶”“俏菇娘”等高端菇品牌,引导菇农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订单,壮大香菇产业,争创“千万工程”的广水示范基地。
补链条、兴业态。我们立足省级迷彩飞客特色小镇,通过资源整合、文旅赋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建设优质桃种植技术培训基地与“菇课堂”研学基地,打造升级版“共享桃园”,发展农文旅观光业;促进农产品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强龙头、带富强。我们致力于将关店村、郝店村乡村合作公司打造为广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盛鑫农业公司申报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村企合作。加强企户联享,拓宽增收渠道。开展“百名养鳝新农人”培训,带领更多群众共享“鳝经济”。(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张哲傲涵)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