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名人故事|邹宗平: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8-26 15:29:40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邹宗平

(少年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千方百计帮妈妈干活。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样样都能干。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芯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李四光轻轻拔去一根,只剩下一根。因为这样,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

李四光默默地读呀,写呀,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妈妈坐在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

小时候,李四光还经常在一块大坪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蒙上一个孩子的眼睛,叫一声“一、二、三”,其他的孩子就迅速地跑开躲藏起来。有的藏在草垛后面,有的藏在大树后面,而李四光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做完了游戏,李四光突然对坪上的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它突兀地屹立在这儿,显得格外的不相称。他问小伙伴们:“哎,你们说,为什么这块平地上会有这么一块大石头呢?”

“哈哈哈!”小伙伴们一阵哄笑,他们觉得这个问题问得真是太可笑,太奇怪了!“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啊!”

小伙伴们回家了。李四光又去问陈二爹,陈二爹是村里有名的见多识广的老人。

“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啊!你说的是那块怪石头吗?”陈二爹说,“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下,李四光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我听陈二爹说,坪上的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那能是真的吗?”

“天上落下石头来?”父亲想了一想说,“那倒也会有的。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那叫‘陨石’。”

“那么,那块石头究竟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呢?”李四光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至于天上能不能掉下这么大的石头来,”父亲又想了一下说,“我也不是很清楚。”

在李四光整个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了故乡回龙山,他一直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又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考察了那儿的冰川。回国以后,1922年,李四光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开始意识到,故乡那块突兀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然而,猜想也还是不能代替现实。一直到1933年,已经成为一位科学家的李四光再次回到故乡,对这块突兀的大石头进行了一番考察,虽然由于多年的风化侵蚀,它已经变得斑斑驳驳,不过仍然鉴定出它是片麻岩,说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而在那一带地区的地层上并没有这种片麻岩,说明它也不是本来就存在在这儿的石头。那么,什么地方有片麻岩石呢?秦岭!原来这块巨大的岩石可能来自秦岭。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么巨大的岩石推移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的呢?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来,它是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进一步考察,李四光还发现这一带都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黏土堆积物。

李四光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时,李四光已经进入中年。在这篇论文中,李四光特地提到了幼年那块躲在后面捉迷藏玩的大石头,这个“使他迷惑不解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得到了满意的解释和科学的答案。

作者简介:邹宗平于1953年3月出生,是李四光的外孙女,与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他逝世,是李四光唯一健在的直系亲属。邹宗平老师喜欢称外公为爷爷,她曾说:“我们家爷爷、爸爸、妈妈都是院士,我是我们家最没有出息的一个人。但是我不后悔。因为爷爷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有用、快乐的人。我很感谢爷爷对我的培养和教诲。所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宣传他的科学创新精神,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跟他一样的道路,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责任编辑:何顺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