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广大党员干部应主动作为,以敢想的姿态、敢干的决心、敢闯的气魄,自觉扛起责任使命,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笃行实干、奋发进取。
敢想,立“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志,方能破茧成蝶。思想是“魂”,“魂”聚方能“神”聚、“形”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敢想是敢干与敢创新的前提,应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不忘仰望星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同时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保持对时代脉搏的敏感性,勇于探索全新领域,敢于提出新兴观点,做到学习好思想,打开新思路。现如今,想要振兴乡村需要学习典型,谋定目标,精准发力,在打造特色和用好人才上持续发力,这就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的思想观念去思考与审视问题,找准大方向,跟紧新步伐,提高战斗力。带着探索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带着求知的欲望去钻研问题,带着超前的思想去尝试解决。只有会想,敢想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敢干,立“重任在肩惟担当”之恒,方能脚踏实地。俗话说,成功源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敢干是敢想与敢创新的落脚点。在这个发展的关键节点,应当将敢想与实干紧密结合起来,把想法变为行动,把规划变为现实,主动作为,寻求突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需要干部具备强烈的使命感,以工匠精神,甘坐冷板凳,敢挥开山斧,以昆山精神,比学赶超,敢于争第一,勇于创第一,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助推发展。从注重优化大环境,学习打造特色产业两方面进行。在招商引资上制定良好优惠的政策,积极宣传本地投资环境、优势及潜力,利用好互联网为项目“造势”。扩大信息源,在与熟人攀谈中搜集信息,在浏览网页中发掘信息,在参与活动中创造机遇。找准“空白块”,瞄准产业链的空白部分补缺口,填短板。同时要着重打造当地特色产品。一方水土一方味,围绕特色产业,大做文章。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效益,基于地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如生态旅游,园林采摘,休闲观光等,同时也要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差异化优势,因地制宜做产品,在有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注重产业化,链条化发展。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让心中的思想化为脚下的实干,成为当地的招牌。
敢闯,立“敢教日月换新天”之誓,方能引领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我们应当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未来。这需要我们聚焦当下发展,结合实际情况,以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创新力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和行业动态,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引入的同时要做好适当修改,让技术和模式“入乡随俗”更加贴合现实,更好发挥实效,为一方造福。例如现如今农文旅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可以从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入手,赓续特色文化,发掘农文旅融合潜力,将“文旅+”业态打造出来。同时整合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将多条旅游线路连点成线,更富底蕴,提升整条线路的质量。也可以突出主题,选择适合当地文化和景点特色的主题进行主题式包装,并积极尝试利用新场景,结合网络热点形成打卡地,增强线路趣味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推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魏越)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