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武汉市东湖医院党委书记陈建华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本“过期”的挂历,那是一位武汉艺术家出院后,将在医院治疗、休养时的照片选出来,专门找人设计“送给亲友的”。在老人眼中,这里的医生护士早已是他的亲人,他在东湖医院的日日夜夜,不仅享受了个体化医疗和贴心护理,每天还在荷花池边和志同道合的病友打八段锦,在康复治疗的同时泡茶会友,按作息时间完成创作。
武汉市东湖医院地处东湖之畔,山水之间,环境清幽。
像这位老艺术家一样对医院“恋恋不舍”的是一群平均年龄81.7岁、人均患有慢性疾病7.5种的老人,他们中有教授、艺术家、企业家,更多的是辗转打听而来的普通退休老人,东湖医院成了他们晚年的康养乐园。
三山簇拥,两湖辉映,有着百年历史的武汉市东湖医院,正从一座“武汉后花园”式的疗养型医院转变为温暖的医养结合特色化医院。针对养老难题,向“新”而行;围绕适老服务,以“质”致远解决患者病痛,打造“医、护、康、养”四位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他们正努力创建医养结合的“东医模式”。
安宁疗护病房外,护士扶着老 人慢走。 余晟多 摄
■搭建新架构实现院内“医”“养”自如转换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将医养结合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东湖医院作为老年病医院,牵头制定《武汉市医养结合基本服务规范》,同时建设医养中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东医模式”。
8月6日,医养中心,老人如居家一般做自己喜欢的事,内科、中医科、康复科医生正在开展日常巡诊。“一般老年人都有七八种慢性病,医生5天巡诊一次,随时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医养中心主任金水平介绍,医养中心充分运用多学科(MDT)模式治疗和服务养老人群,“一旦老人病情有变化,随时走绿色通道,医生还可上门,把医疗服务送到老人床边”。
今年建成的医养中心一期设置有58张养老床位,购置了老年护理智能监测系统及老年人综合评估系统,配备电动起立床、康复功能训练设备、心电监测仪等服务设施。金水平介绍,医养中心能让老人一边治疗一边康养,患病老人恢复也快。
院区有位老人,今年2月在海南突发脑溢血后半失能,家人待其病情稳定后包车回汉,经过中医科和康复科进一步治疗,各项指标向好后转入医养中心。“在这里有专业医护,有紧急情况也可以及时处理,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很放心。”老人的女儿说。
据悉,东湖医院下一步规划增加300张养老床位,还准备与其他养老机构积极开展签约服务,将“东医模式”的医养结合服务进行推广和辐射。
东湖医院完善后的重症监护室。
■“看见”老人的需求提升医疗品质
院长周华认为,医院诊疗的对象是人,而非疾病。注重病患的生理指标,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
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内分泌科主任管雅文要求医护细心再细心,不放过老人自己都容易忽视的东西。70岁的陈先生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以为打了胰岛素就能“岔吃”,被医生及时制止并向他科普:降糖需个体化治疗,没有“终极武器”。几位门诊患者在夏天血糖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管雅文发现大多是被“清淡”误导,及时告知清淡不等于低糖,夏季补水特别重要。医护们还观察到“候鸟”老人特别容易忘记服药和复查,对出院病人也进行长程管理。
中医和临终关怀科护士长赵娟对此也有体会。年近九旬的贾爷爷不愿说话,安宁疗护医护人员每天给他按摩,减轻病人痛苦,每天推他出门晒太阳,每周给他洗头、剪指甲。贾爷爷终于开口讲话了:不想穿病号服,想穿得体面。他的要求马上得到满足。
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诊疗布局,东湖医院在老年医学大楼布置心血管、神经、消化三个专业组病区,设有老年综合评估、心脏和神经康复、营养评估与配餐等配套功能用房,患者足不出楼,就能接受医养结合的特色化诊疗。
老年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使老年综合评估成为老年健康服务的核心手段。在武汉市东湖医院老年综合评估室,营养科(消化内科)伍芳主任介绍,医院会对每一位入院老年病人进行综合评估,特别是营养风险的筛查。
伍芳说,通常患者家属知道食物种类的多样性,每天需要鱼肉蛋奶、蔬菜水果、谷薯豆类,但个体的差异往往容易被忽视或步入误区,老年人的营养实际处于各种“饥饿”状态。营养科医师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各个病区,对各个年龄层的病人,无论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和内分泌系统疾病、重度感染和肿瘤疾病,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和安宁疗护的病人,他们都会制定个体化的肠内外营养方案,把规范的营养干预悉心提供给每一位病人。
东湖医院还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周边社区,不仅对出院病人进行跟踪长期健康管理,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将连续性医疗服务送上门。今年5月,联合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服务中心,推出“家庭医生”集中签约服务,满足军休老人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医院组建了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的多学科MDT专家团队,采取“1+X”模式,建立智慧化健康档案,实施“一对一”健康管理,提供不同健康风险分层管理,以及个性健康体检、家庭健康咨询、重点慢性病管理、衰弱早期干预、互联网+护理、定期巡诊义诊、住院绿色通道、医养结合预约等全面全程服务。
医养中心里,老人如居家一样,和医护人员开茶话会,交流健康养 老知识。
■打卡新“质”医疗创建特色科室
近年来,东湖医院以各年龄段老人和各年龄层人群健康需求为导向,开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完成神经、心血管、内分泌、中医、呼吸、消化、康复、外科、安宁疗护等老年医学亚专科全面提档升级,创建了健康管理、老年慢性病、中医康复医学、老年医学、老年衰弱综合防控等市级重点专学科,开展了老年综合评估、心肺康复等老年病核心技术,完善了重症监护、呼吸消化内镜,增设睡眠医学科等临床科室,做细做精老年病临床诊疗和医养结合服务。同时推出120东湖水上急救等服务功能,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
“老年人尤其初老人群有多方位、多维度的健康需求,加强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生命的长度和质量都会上一个台阶。通过创建特色科室,让新‘质’医疗更好地服务现代老人。”陈建华书记说。
睡眠医疗中心今年刚交付使用,52岁的黄莺笑说自己赶上了“头道汤”。住在家庭式温馨的病房里,每天在鸟语花香中醒来,“我的心变安静了”。在专业睡眠监测室、失眠治疗室、音乐治疗室一套治疗下来,整宿不眠的她一晚上可以睡5个小时了。
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付海丹介绍,科室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特点开展多导睡眠监测检查、认识行为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理疗后,效果明显。“现代人压力大,不止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睡眠障碍,我们在这里打造‘家一样的感觉’,通过环境和治疗共同调理患者身心。”
上午10时的康复治疗大厅,是东湖医院最热闹的一角。中风老人在“天轨”上训练步行能力,利用减重系统,绕着轨道缓缓步行;两位老人在虚拟情景互动系统上模拟骑车动作,你追我赶,不亦乐乎。康复科主任段圣德介绍,这套互动设备可模拟划船、拳击等对抗项目,“主要锻炼上下肢,恢复老人的运动功能,相比枯燥的康复训练,这样的训练趣味性和智能性更强,每天要排队”。
87岁的王爷爷在治疗师李秋菊陪伴下,正在帕维尔康复器械上做治疗。段圣德说,目前武汉的“帕维尔”仪器仅此一套,全套设备由水平腿部推蹬机、身体伸展弯曲机、坐姿划船机、胸部推举机、腿部伸展弯曲机以及臀部外展内收机组成,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大肌肉群的锻炼,不仅能预防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还能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王爷爷因肌少症入院,走路常趔趄。迄今他已训练了300多天,每天200多个训练动作,目前已经恢复了行走能力。
老年人的“战场”不止这一处,在心内科心脏康复工作室,还有整套的心脏康复仪器。心内科主任汪德坤介绍,心脏康复仪器包括检测设备和运动设备,病人手术后心脏功能受损,身体机能下降,通过心脏康复治疗和有氧运动,能适当地改善心肺功能,“我们通过心肺运动实验,可以精确地测试出病人的心肺功能,从而制定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方案”。
在新质医疗的背后,是爱专业、肯钻研的医护人员支撑着这些特色科室。“医院全面建设卓越人才队伍,坚实专学科及科教研创新基石,今年全面启动实施‘菁英人才建设’项目”,陈建华介绍,今年医院引进、选拔和培养15名具有创新思维、医德高尚、学术精湛,在重大疾病预防和诊治,特别是解决疑难危重病症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和10名具有发展潜力、发展前途的管理型人才,推进重点学科三年提升计划,在内分泌、临床营养、中医、神经、呼吸、中医康复、口腔科等专科中择优建设院级重点和重点扶持专科。
在医院的发展蓝图中,让医护人员看到前途,看到目标,找到方向,有了拼搏的动力,就是完成高质量医疗的基石。
【关“健”对话】
用“创新”满足当代老年人
多元化健康需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养老放在重要位置。《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多项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养老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东湖医院持续打造以‘老’为核心的全面全程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是切实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职责。”院长周华表示,东湖医院以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市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将提高老年人群期望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负担作为主要任务,依托院内老年保健、康复治疗、健康体检、睡眠医学、医养结合,以及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打造新质生产力。
从疾病诊疗到高血压、糖尿病单病种健康管理,再到老年人共病健康管理,从10年前的老年综合征规范管理,到近5年广泛开展的老年衰弱综合防控,从肢体运动康复,到心肺功能康复等大康复理念的实施,东湖医院在“医院—社区—家庭”多层面精准管理,“一人一档”动态服务的创新实践中,构建了院前、院中、院外全面全程,中西并重,无缝衔接的健康管理体系,创新了集疾病风险筛查评估、低危人群健康促进、高危人群追踪监测、重点人群强化干预一整套特色健康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老中青人群的生活品质。
对照湖北省“三级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由240张增至299张,对标完成肿瘤科、临床营养科等科目设置和输血科环境卫生学评估,2000平方米健康管理中心投入使用。
一位老人在帕维尔康复器械上做治疗,治疗师耐心地指导动作。 余晟多 摄
“我们不搞大扩大建,今年完成的整体维修改造,主要是以‘适老化’和‘信息化’为核心,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就医、出行服务需求,系统规划医养结合特色化医院建设,把专科特色强化出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周华称,东湖医院正建立完善的“医、护、康、养”四位一体老年人群健康服务体系,辐射促进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文/王慧纯毛茵吴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