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宣恩黄金梨种植户彭昌付 传统老农20年“炼”成梨专家
湖北日报 2024-08-12 15:57:36

彭昌付观察黄金梨长势。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陈绪开 瞿亿英

8月7日,走进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实飘香,沁人心脾。

“今年梨子大丰收,家里的10多亩黄金梨预计产量超过4万斤,收入10万元左右。”村民彭昌付在家门口的摊位前,将一个个黄金梨套上网兜装箱,准备通过快递发给客户。

黄坪村位于椒园镇西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导致常年干旱缺水、土地石漠化严重,曾是贫困村,“中间一个槽、两面都是坡,大米吃不饱、玉米也不多”,是其真实写照。

“以前,家里一直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经济作物,由于经济效益低微,一年到头收入还不够全家人的开支。”彭昌付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外出务工也没人要。

2004年,正为一家人生计发愁的彭昌付迎来了机遇:当年黄坪村尝试发展黄金梨特色产业,彭昌付抓住机遇,将自家1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黄金梨。

“与其一辈子受穷,不如拼一把。”彭昌华说。

彭昌付观察黄金梨长势。

接下来几年,彭昌付一边学习管护技术,一边在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梨树也在他精心管理下逐渐长大。2008年,梨园大批量挂果,虽然还未到丰产期,但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种植玉米和土豆。

“果园管护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彭昌付介绍,有一年,他没有听技术人员的指导,花期前的管护迟了一周,导致当年产量减半。经历了这一次教训,他一有时间,就向农技专家请教,在除草施肥、拉枝剪枝、整形疏果等技术上不断改进。

久而久之,彭昌付从一个种梨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土专家。这几年,他还接管了村里其他农户梨园的管护工作。为提高黄金梨的品质产量,他率先尝试对果实套袋,防治虫害和鸟类啄食,将亩产稳定在4万斤左右。

209国道穿黄坪村而过,2015年以前,村民大多都在国道边摆摊售卖黄金梨。随着恩来高速贯通,经过黄坪村的车流量锐减,在路边摆摊售卖更加困难。73岁的彭昌付在儿子的帮助下,通过微信、淘宝等平台售卖黄金梨。

“我儿子在外面跑得多,有不少老客户,他在网上操作,我在家里发货,这几年梨子大部分都通过网上销售出去了。”彭昌付说,得益于村级寄递物流体系的逐渐完善,梨子的快递费用从每斤3.5元降至每斤1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线上销售,将黄金梨卖到全国各地。今年,全村的黄金梨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