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弘扬教育家精神 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8-05 17:02:26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路引航、举旗定向。

教育家精神提出近一年来,我校深刻学习领会其精神内核,并结合本校实际,多措并举引导教师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更多能担大任,可堪重任的优秀教师,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以教育家精神,勇担赓续优良传统,以责立身。教育家精神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同时也体现着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成功的教育要求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教育家精神需要教师拥有孜孜不倦的好奇心和上下求索的责任精神,去追寻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创新育人实践,为培育“适应并造福未来社会的人”殚精竭虑,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上下求索。

我校坚持教学为本,德育为先,实施五育并举,以“责任文化”为引领,坚持走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教育家精神所倡导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及“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与我校的责任文化思想——“以责立身,兼济天下”不谋而合。作为贫困山区的县中,我们承担着传承一方教育的重任。我们的学生均来自山区,大多孩子家境贫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平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县中的老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我们需要对学生、对家长、对教育事业、对国家民族负责,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走出“小我”的狭隘性、生物性和局限性,去拥抱“大我”。

以教育家精神,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涵养高尚师德情操。教育家精神是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拓展和丰富,是对教师群体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教爱生等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所以教育家精神绝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也绝不是广大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白月光”。我校要求所有教师能够做到涵养师德、真诚爱人。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应当成为世人做人的榜样。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具有容忍度低,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特点,因此更加需要端正言行,修养仁德。同时,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飘摇不定的缓慢形成时期,需要教师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建立了“备课组+支部+学校”三级师德师风教育管理网络,要求各层级做到严管所辖,所有老师做到严以律己,涵养师德,通过评选十佳师德标兵来引导老师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李政涛老师说:“有教育力的老师,往往都有爱的本能。”教师须以爱人之心走近学生,倾听学生,接纳来自学生的各种纯真与纯粹、稚见和异见、喧嚣与躁动。在教育中,我们会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绩的学生,但不管是怎样的学生,都值得被爱,都应该被看见、被尊重。学校要求老师们常反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给孩子们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孤品,每个孩子花期不同,但他总有一天会芳香四溢,促孩子生命开花,更促其精神成长。真正践行为人师表,心有大爱。

以教育家精神,深化教学研究,提升职业素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指向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信念两个方面的要求。我很赞同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的一个观点“教育从来不仅是一份职业,它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志业”。“志业”是从业者将其作为生命的价值所系,听从使命的召唤,甘愿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学习提升是教师发展的第一要务。教师的学识水平和见解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遴选骨干教师,打造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成立“四有好老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为新进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邀请省内、州内名师莅临我校开展同课异构、专题报告等教研活动领航发展;开展多类培训,提升教师个人教学教研能力。

同时学校教务处开展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课堂巡查,编辑《教学工作简报》,形成良好规范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各学科备课组以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形式,按“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定案”的模式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了减负增质。

我校已走过八十年风雨兼程,其中许多坎坷,也有很多感慨。站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更好推动学校特色化办学?如何更好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发展?是学校所有老师应时常思考的问题。

并非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拥有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每位教师共享和共通的精神底色,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和发展期待。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倘若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追求教育家精神,从责任使命、道德追求和职业信念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勇担当、敢作为,自觉锤炼道德品质、塑造理想人格,以教育为志业,不断增进育人智慧,将其贯穿于平时的日常教学、教科研以及个人的生命成长,定可以凝聚起磅礴的发展力量,助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覃桂芳

责任编辑:龚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