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一次恩施行,一生恩施情。
20年来,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选派的54名“博士服务团”(以下简称“中博”)成员,在湖北恩施州——这个全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方,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情缘。
自身获得锻炼,地方迎来发展,“中博”与恩施为何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
盛夏时节,在恩施2024年“候鸟人才周”——中央博士服务团重访恩施专场活动中,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进行深入采访。
“中博”盛夏重访“第二故乡”
7月24日,恩施因“候鸟归林”而热闹非凡,因人才齐聚而“群星灿烂”。
“在40℃的杭州,怀念恩施的夏天!”
恩施2024年“候鸟人才周”启动式上,第23批“中博”成员,杭州市富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绩洋代表曾经和正在恩施挂职的“中博”成员分享发言,动情地回顾在恩施工作的点点滴滴。
“中博”成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到一起。去年2月,于绩洋加入“中博”,来到恩施挂职州政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他在发言中表示,恩施各级、各部门为人才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强力支持,“我们在挂职期间与恩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做出了一番成绩。”
1999年,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的“博士服务团”工作,是支持西部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博”成员须在当地挂职服务一年。
自2004年以来,“中博”聚焦湖北,聚才恩施,至今已有20批、54名博士与恩施结缘。
“候鸟人才周”活动期间,曾在此挂职锻炼的10余名“中博”成员重访恩施,前往有关县市、重点企业参加现场调研等活动。
第20批“中博”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茆振川,时隔4年重回恩施。“感谢恩施给予我生活上的关心、事业上的培养,让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人生印记……”曾挂任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的他,对恩施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5日上午,10名“中博”成员齐聚一堂,共话恩施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对这一热门产业“跑马圈地”。
“恩施全州多为山区地形,很有市场!”第21批“中博”成员、民航湖北安全监督管理局机场处处长袁博建言献策,“尽早理顺空域架构,加强联络对接,争取政策资金,提早布局,抢占先机。”
眼下,恩施即将开放航空口岸。“张家界开通了直飞韩国首尔的航班,光是今年上半年,出入境客流量就达到了24万,是2019年同期的1.7倍。”他还通过敏锐的产业嗅觉,结合各地优秀做法,为恩施航空旅游产业描绘“新蓝图”。
“一切事业成就于人才。我们一直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感谢大家为恩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贡献。
真情破解“挂友三难”
“中博”成员从天南海北而来,有大型央企的法学专家,有中直机关的数据研究、文学传媒专家,有东部发达省份知名高校的艺术、建筑规划专家。
在恩施,他们互称为“挂友”。
然而,“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等问题,往往是“挂友”们的“第一难”。
去年初,第23批“中博”成员马晓艺挂任恩施州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初来乍到,来自北京的她因山区冬季的湿冷而感到不适。“当我第一次推开人才公寓的房门时,屋里的烤火炉已经提前打开了。”马晓艺说,“那一刻,真是暖到我了。”
恩施礼敬人才、重视人才的鲜明本色,根源颇深。
9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尹军峰挂任恩施州州长助理、州农业局副局长。身为浙江人,他的“清淡胃”还受不了“恩施辣”。该局立即与机关食堂协调,在日常菜谱中更换两道江浙菜,又买来胃药,在其办公室和公寓内常备。
“挂友”的“第二难”,源于社会的偏见与刻板印象。
“就来镀个金,不用太认真。”“挂职时间不长,派点轻松的活干。”……第24批“中博”成员李磊说,外界常常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挂职工作。
让“中博”成员“走过场”,任挂职干部“伪锻炼”,恩施不答应!
抽丝剥茧,精意覃思,破题有力。多年来,恩施实践探索出“中博”服务管理精心关爱、精细管理、精准引导“三精”机制,为“挂友”服务锻炼画出“施工图”,助其全身心融入、全方位发力,确保真挂实炼,赋能地方发展。
“结合博士自身业务技能特点与全局薄弱业务领域,各单位为其量身定责。”恩施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要把挂职“中博”当成自己人,不虚伪、不客气,让他们挂实职、干实事、求实效,“要避免挂职博士出现‘南橘北枳’现象,他们在这干得好,恩施才能‘加速跑’。”
职责有划分,工作有实务,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挂职博士也不能成了“光杆司令”。赋权,成了“挂友”的“第三难”。
去年,李磊从马晓艺手中接过“挂友接力棒”。州文旅局从一位副局长的分管范围中,专门划出一部分工作职责,大胆交给李磊“操刀”。
“这样一来,不仅让我得到锻炼,也分担了这位副局长的工作压力。”李磊说,“良性的挂职机制,能够让我在人力、资金等资源调配上借权、共权。”
针对“中博”成员,主要领导带段时间、分管领导陪段时间、“班子会”聊段时间,已形成常态。“在关键场合‘多露脸’,关键事务‘多插手’,让他们大显身手、大展拳脚。”恩施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20载情缘建功恩施
厚植人才服务根脉,精修人才培养枝叶,结出累累硕果。
一年期挂职锻炼,每一名“中博”成员都与恩施结下了深厚情谊。
二十载春华秋实,一大批“候鸟人才”建功恩施,为当地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第9批“中博”成员赵川,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推进渝利铁路建设、规划衔接安恩张铁路和高速公路接口等发展“大动脉”工作中费尽心力。
第22批“中博”成员王资峰在州发改委挂职期间,对许家坪机场迁建项目投入了极大热情和精力,奔走于各项目对接单位,汇报情况、争取援助,并在原单位的支持下,延期服务一年;
……
亮眼的“挂职成绩单”,不胜枚举。
用真情“暖才”,还要以实干“育才”。
恩施制订《关于落实博士服务团服务管理的暂行办法》,结合博士特点制定相关工作指标,建起“博士人才联盟”,为全州博士人才打造交流平台;州委人才办、团州委定期发布调研课题、项目课题,各领域博士结合实际组建团队“揭榜挂帅”“项目领题”。
54名博士先后提交专题调研报告300余篇、工作建议4000余条,为当地发展积极贡献“金点子”。
短短一年的挂职,道不尽“中博”与恩施的情缘。在服务“中博”的基础上,恩施又创新探索出“才聚恩施如鸟归林”的“候鸟人才”工作新路径。
走进恩施市硒都茶城“一红一绿”新茶饮店,一款茶叶口红吸引众多顾客目光。
“很多人专为它而来!”湖北一红一绿茶业集团总经理何洁说,这款口红中含有茶籽油和茶多酚,具有滋润保湿和抗氧化功效,有助于淡化唇纹,“有了尹博士的技术赋能,我们推出的洗护用品旅行装和茶叶口红受到女性消费者喜爱,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挂职结束后,尹军峰每年都如“候鸟归巢”般受邀返回恩施,深入主产茶区进行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2020年,他建立专家工作站,在传统茶饮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助力当地企业创新开发了新茶饮、洁面啫喱、爽肤水、润肤乳、喷雾等多种茶叶“潮”品,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中博”成员还甘为人梯,协调全国资源为恩施干部举办培训讲座,教授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用新观念、新视野、新知识促进当地人才培养。
体制机制良性循环,情缘资源双向奔赴。恩施与人才,在这片施州大地上牵起“共进之手”。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荣誉表彰纷至沓来。
“恩施的人才政策非常务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才团队,提供了轻松良好的干事氛围。”“中博”成员们期望,未来会有更多人才团队来到恩施、建设恩施,“恩施柔性引才,我们也想为这里竭尽全力提供柔性服务。”(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孙泽宇 肖晗 通讯员 陈涿 穆柚全 郭坤)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