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黄石市西塞山区八泉街道,有这么一群青年,这样一支“宣讲队”,他们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忙碌在大大小小的“宣讲台”上,展现自我、发光发热。
“油铺湾1号,是黄石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工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共产党黄石历史的重要见证……”伴随着声情并茂的讲解,“港窑湖”宣讲小分队队长朱莉娅一如既往地活跃在油铺湾1号党史陈列馆内,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述黄石革命星火初燃时的故事。
2021年东楚地产集团响应市纪委、西塞山区纪委打造红廉文化阵地的号召,与八泉街道在上窑BC地块共同打造“油铺湾”红色教育宣传阵地,通过对油铺湾1号陈列馆和外围进行修缮,与上窑清廉商圈连点成线,打造红廉文化精品线路,构建起了黄石红色资源共享的党员教育大格局,成为党员干部传承红色精神和汲取红色力量的教育基地。
阵地打造完了,由谁来负责油铺湾的讲解?这成为了大家面临的难题。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与宣讲队的缘分,起于无意,展于热爱,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有更多的人了解八泉,了解这里的红色故事。”回忆第一次迈入油铺湾1号党史陈列馆的场景“港窑湖”,宣讲小分队队长朱莉娅说道。
2021年3月,经过多方筛选,“港窑湖”宣讲小分队成立,队员只有3人,主要由街道和社区青年干部组成,义务为来参观油铺湾1号和二十军军部旧址的群众和团队讲解。
后来,有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朋友在听完宣讲后,主动提出加入“港窑湖”宣讲小分队。
期间,街道也积极面向社会招募讲解员志愿者,并委托湖北理工学院对油铺湾1号党史陈列馆志愿讲解员从吐字发音、形体礼仪、规范用语等方面进行培训,最终20名大学生讲解员成功上岗。
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从街道社区干部到高校、中小学青少年,从商户代表到文艺工作者,从民警到消防队员……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优秀青年纷纷加入“港窑湖”宣讲小分队,宣讲队伍从最初的3人,壮大至如今的58人,宣讲工作也从部分青年干部的“一枝独秀”转变为众多青年朋友的“百花齐放”。
从“线下演说”到“线上课堂”
听说有宣讲比赛,不少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急急忙忙赶往宣讲比赛现场,生怕错过了。
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艺先对“港窑湖”宣讲小分队队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今天李薇、熊璐瑶、徐乐蓉、朱莉娅大家对他们熟悉不?”“熟悉──”大家开心地回应着。
台上的每一位都是经常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名嘴”,无论是在社区、在红色教育基地、还是在学校,都有他们的身影。
同时,小分队注重用“百姓话”讲“百姓事”,用“通俗话语”讲“红色故事”,把党的方针政策送进群众心坎里,用“小故事”串起“大主题”,累计开展宣讲500多场,聆听宣讲的群众超过1万人,累计参与红色宣讲短视频拍摄5次,其中微视频《油铺湾1号》获得全市第三届“领航杯”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活动一等奖,情景喜剧《白娘子遇见高启强》荣获黄石市视频类二等奖,在湖北省扫黄打非公众号刊登,《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清廉文化》清廉文化精品课程在云上黄石展播。
从“服务零距离”到“服务在身边”
“港窑湖”宣讲小分队队员张玉婷谈及参与源建里社区希望家园寒假托管班志愿活动的初衷说道:“我们‘港窑湖’宣讲小分队建了一个专门的群,经常街道和社区会推送一些志愿服务信息,我偶然间看到源建里社区在招募志愿者就积极报名了。对我来说,一方面也是锻炼自己,让假期更有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尽己所能给孩子们提供一点帮助。”
像张玉婷这样的“港窑湖”宣讲小分队队员还有很多,除了经常性参与日常宣讲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小分队围绕扶贫帮困、环境整治、政策宣传、文明创建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加各类活动时长达八百多小时,为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元琪)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