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梅恩 胡建利
在恩施来凤县百福司镇高洞村的千米高山上,有800头“慢生长”的猪:别的猪被圈养在栏舍中,多吃多睡、快速增重,150天出栏;它们却整天在山林间撒泼打滚,“嗨”够240天才出栏。
它们是我省自主选育的黑猪新品种——楚乡黑猪。
长期以来,养殖行业信奉“时间就是效益”,即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出栏率,就能获得高效益。以杜洛克、长白、大白(合称“杜长大”)为代表的洋种猪,正是凭借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等优势,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当家品种。楚乡黑猪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这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悄然变化。
千百年来,猪肉都是国人餐桌上最为常见的肉食。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猪肉市场需求量陡然增加。养殖户养殖引进的“杜长大”,能在短时间内向市场提供更多猪肉,取得经济效益,逐渐弃养肉质好却长得慢、肥肉多的地方土猪。近十年,国人健康理念不断升级,人们对猪肉的消费态度从想吃就吃,转向少吃肉、吃好肉,越来越多人开始怀念土猪肉的香味。
“土猪肉更好吃是有科学依据的。”湖北农发畜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傲介绍,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猪肉的风味、多汁性和嫩度的关键指标。大部分地方猪的肌内脂肪含量都在3%以上,而“杜长大”肌内脂肪含量平均2%左右。然而,考虑到养殖成本,土猪长达一年的生长期、不到一半的瘦肉率,还是令大多数企业和养殖户望而却步。
2012年以来,湖北农发集团旗下农发畜牧集团金旭农发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以杜洛克猪为父本、粤东黑猪为母本,利用分子育种技术与全基因组育种技术,选育楚乡黑猪。经过基因改良的楚乡黑猪肌内脂肪含量3.5%以上,生长周期缩短至240天,瘦肉率提高至60%。
2022年、2023年,湖北农发畜牧集团以楚乡黑猪作为品种,开发出楚香黑猪鲜肉产品,进军港澳市场,供不应求。今年,楚乡黑猪正式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目前,湖北农发畜牧集团已在湖北、广东两地,通过企业自建或合作基地,楚乡黑猪种母猪存栏1884头,总存栏19063头。
位于高洞村的楚乡黑猪基地总投资2000万,占地150亩,是该集团与来凤县联合打造的年猪示范养殖基地。基地不仅有原生态山林,还种植了各类瓜果蔬菜。散养在这里的黑猪,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不喂化学饲料,不打激素和抗生素,以玉米面、麦麸等粗粮和瓜果蔬菜、树叶为食,既保障了猪肉品质,又守护了食品安全。基地关联的年猪计划是零号土猪产销一体化的升级定制化产品,预计明年春节前夕投放市场,产值可达150万到200万。
“经历几轮猪周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产能,而要注重品质。恩施山区是传统养猪大区。我们希望在来凤基地养殖成功后,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向恩施其他地区有养殖意愿、有养殖条件的农户免费发放楚乡黑猪仔猪,并回收符合企业养殖要求的商品猪,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湖北农发畜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萍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