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郑连兵、杨雪)近年来,东宝区龙泉街道金虾河社区借助东宝沮漳皮影戏,开展清廉、普法、文明、安全等教育活动,让居民在领略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让崇德向善之风浸润民心。
为孩子及家长介绍皮影戏知识
“放暑假了,我们今天请杜老师为孩子们上非遗文化特色课,丰富孩子们暑期生活。”7月3日下午,东宝区龙泉街道金虾河社区工作人员在到辖区东宝沮漳皮影戏非遗传承人杜珍元家搬道具箱的路上,告诉记者说。
东宝沮漳皮影始于清道光年间,是本地艺人在江汉平原“门神谱皮影”与陕豫鄂三地“魏谱皮影”基础上,经过主腔“沮漳腔”的创新和影人、景物制作的本土化,创造性发展而来。2011年6月,东宝沮漳皮影戏入选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金虾河社区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助力基层治理,专门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皮影戏间。
走进东宝区龙泉街道金虾河社区皮影戏间,只见室内北端一块白色幕布周边画着古典装饰墙绘,上方写有“弘扬传统文化 打造清廉社区”几个大字。幕布后的墙壁上挂着湖北省皮影艺术协会去年五月颁发的湖北省第五届皮影戏调演“优秀组织奖”“最佳表演团队奖”及合影。东侧是皮影文化墙,室内桌子上摆放着制作影人的各种锉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才12岁。那时乡里人的娱乐很少,只要村里有皮影戏班子表演,我都是趴在舞台前看到散场。在戏班的叔叔见我喜爱皮影,且有天赋,就带我入了门。”作为东宝沮漳皮影代表人物之一的杜珍元今年53岁,刚带领孩子们感受完传统文化的她一边整理着皮影戏间,一边跟记者聊起自己的“皮影人生”。
社区设立皮影戏间后,杜珍元及皮影戏团的六位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借助皮影戏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陆续创作出《八斤肉》《家风》等廉洁作品以及有关夫妻关系、尊老爱幼等方面内容的作品。
杜珍元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戏,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除了线下表演,她近年还在网上开通了一个视频号、两个抖音号,粉丝将近万人。
反电诈和暑假防溺水皮影表演抖音截图
“暑假七八呀月,极度的炎热,家长管控须严格,关心多一些……”打开杜珍元专门发表作品的“荆门皮影杜杜”抖音号,最新作品是他们6月27日表演的皮影《暑假谨防溺水》。这是他们赶在暑假到来之前创作的暑期安全作品之一。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在金虾河社区组织的皮影戏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中,一场场富有教育意义的皮影表演,随着小小影人儿的跳动,搭配“沮漳腔”的说唱,变化出无穷韵味,充满着正能量,让崇德向善之风在金虾河社区滋润着民心。
“我们通过沮漳皮影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引导居民积极投身到和谐新型社区的建设中,现在辖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争创和睦家庭蔚然成风。”金虾河社区党总支书记陶红丹说,下一步,社区将继续通过皮影戏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居民文化生活。通过皮影戏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携手居民共同缔造清廉金虾河、文明金虾河。(来源:荆门日报、东宝区龙泉街道)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