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 白 童
在风景如画的咸丰县,土家绣花鞋、绣花鞋垫小有名气。
你可以想象,从古至今,咸丰的妇女们坐在窗前,一边摆龙门阵,一边穿针引线上下翻飞的情形。一棵棵花草、一只只飞禽走兽、一个个吉祥符号、一种种梦想,都活灵活现地跃然于鞋帮和鞋垫上。她们绣的不仅是图案,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些绣花鞋(垫),简直就是湖北咸丰的“小名片”!它们不仅工艺精奇,样式美观,更彰显了一代代土家妇女的勤劳智慧和深厚文化内涵。一双绣花鞋(垫)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传奇、一个文化印记,体现着一代代咸丰绣花鞋(垫)传承人的奋斗精神。
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一位掌管刺绣纺织的女神,名叫克罗托。在湖北省非遗名录项目里,有一位“土家绣花鞋(垫)”的传承人,犹若中国湖北咸丰的克罗托女神,她的名字叫陈永丰。
陈永丰今年已经71岁,是湖北省非遗名录项目“土家绣花鞋(垫)”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人生历程,就像一部绚丽的史诗,向我们展示了传统土家绣活——“绣花鞋(垫)”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
陈永丰传承的“土家绣花鞋(垫)”,师承外婆王清平。陈永丰的外婆虽然不识字,但从小聪明好学,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她做的绣花鞋(垫)不但穿着舒适,而且美观大方。她在绣花鞋(垫)上绣的,无论是花鸟虫草,还是飞禽走兽,都栩栩如生。
陈永丰9岁就开始跟随外婆学习土家绣活,最开始就是练手脚打基础,给绣花鞋纳鞋帮、填鞋底、扎鞋底等,逐步从简单到复杂。在外婆的调教下,她14岁就能独立完成一双成品鞋了。此后,外婆又教她制作绣花鞋(垫)。那时原料很缺乏,商店没有绣花线卖。咸丰唐崖镇南河有一个老大爷自家养蚕自己纺染的各种丝线,就成了陈永丰的绣花线。两角钱一小支,陈永丰就用这种花线在鞋面、鞋垫和袜底上绣各种花样。
外婆教陈永丰制作绣花鞋(垫)上的花鸟虫草、飞禽走兽,从来不用笔,随便拿一张皮纸徒手就剪,要什么花样她就能剪出什么花样。1966年陈永丰考上初中,半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母亲和外婆不让她在学校搞“停课闹革命”,让她去外婆的妹妹家边学裁缝、边强化学习绣花鞋(垫)技艺。在姨外婆家学艺的两年时间里,她不但学会了做各类衣服,还进一步提高了“土家绣花鞋(垫)”技艺。
“文革”结束后,陈永丰回到学校学习。在学校,她爱读书,但仍爱着绣活中的“土家绣花鞋(垫)”制作技艺。高中毕业后,她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数年中,她从当地的农民老奶奶手里学到了更多的“土家绣活”技艺,比如做绣花狗耳帽、绣花凉帽、绣花八角帽和绣花虎头鞋等。
1976年起,她被招入咸丰县电影公司工作了30多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她将大把的时间,用在了所钟爱的“土家绣活”的绣花鞋(垫)制作技艺理论研究和收徒传艺上。她总结出制作“土家绣花鞋(垫)”的九个工艺流程”,即“熬浆糊”“打棕壳”“打布壳”“做鞋底”“绣鞋垫”“做鞋面”“修鞋垫”“定型消毒”等;她还总结出制作“土家绣花鞋(垫)”所需的主要材料:山棕片、魔芋粉、麻绳和丝线、纯棉白布和各种颜色边角面料以及破旧衣服等。
2015年,退休的陈永丰为了将从外婆那儿传承下来的“土家绣活”发扬光大,便与下岗休闲在家的妹妹陈梅生商议——两姐妹共同创办一个传承“土家绣花鞋(垫)”的小作坊。姐妹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在没有资金、没有厂房的情况下,她们利用自己的家做厂房。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姐妹俩的“土家绣花鞋(垫)”作坊发展成了大公司。从此,她们本着“以信誉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产品款式越来越多。她们相继开发出男女式“绣龙绣凤鞋”“绣鸳鸯新郎新娘踩堂鞋”、男女式“绣花凉拖鞋”、男女式“绣花棉鞋”“男式松紧布绣花鞋”“女式方鞋绣花袢袢鞋”及各类大小绣花鞋(垫)。
为了不辜负政府的扶持,陈永丰和妹妹及徒弟们在传统“土家绣花鞋(垫)”的基础上加以改革。例如,将原材料灯草呢改为黑色不倒绒,将填充毛底改为包底,将传统的座上改为边上……一批批绣花鞋(垫)完工了,看着这些美观大方的土家传统绣花鞋(垫),她们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这些经过改良的土家传统绣花鞋(垫)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顾客的热烈欢迎,并争相购买。人们惊叹这些绣花鞋(垫)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称赞陈永丰是湖北咸丰的克罗托女神,称赞她的“土家绣花鞋(垫)”产品是“脚尖上的艺术传奇”。2018年,陈永丰的公司已经成为当地“土家绣花鞋(垫)”知名民营企业。她们的绣花鞋(垫)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销量颇佳,还远销海外。
陈永丰告诉笔者,手中的绣花针就是一根根接力棒,让“土家绣花鞋(垫)”的制作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是传承人的历史使命。她这样规划了蓝图:一是坚持以传承为主,即在广泛收徒传艺的基础上,让徒弟们全面掌握传统“土家绣花鞋(垫)”的制作工艺,让原生态制作技艺山长水远。二是坚持以创新为辅,即引入现代科技,将“土家绣花鞋(垫)”的手工流程转为半手工制作;让图案与色彩由单一土家文化呈现向多元文化转型;让个性化生产实现标准化、多元化生产。在现代科技的参与下,陈永丰的“土家绣花鞋(垫)”的传承制作工艺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陈永丰醉心于“土家绣花鞋(垫)”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她是一个真正“让生命开了花,为社会添了彩”的人。我们为湖北咸丰有陈永丰这样优秀的非遗核心传承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来源:《咸丰非遗纪事》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