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小区门口经常开展健康义诊、免费理发等活动,虽然离社区远,也感受到了温暖和关心,我们感觉很舒心。”家住武昌区杨园街道欧景苑社区林湘新苑的居民李阿姨说。
武昌区杨园街道欧景苑社区位于二七长江大桥武昌南岸,因历史区划原因,社区所辖8个小区横跨武昌、青山和洪山三个行政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特点。自开展毗邻党建试点工作以来,武昌区以共同缔造为载体,着力打破区域壁垒和行政区划界限制约,逐步形成“党建破局达共识、服务升级享共治、机制融合促共通”的毗邻党建工作法,为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协调发展、合作共赢进行了积极探索。
武昌区欧景苑社区所辖有4个“插花地”小区,因隶属不同行政区域,各区的民生政策侧重点和治理方式有差异,使得社区管理上存在部分“盲区”。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在武昌区委组织部指导下,杨园街道和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共同组建“毗邻党建共同体”,由双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第一书记”,双方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半年轮值担任书记,为两地融合发展、区域合作共治搭建桥梁。双方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等领域,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制定毗邻区域党建联建年度工作计划,研究确定共建项目,解决群众问题。
位于青山区“插花”地带的新湘小区,为老旧小区,无单独水泵,长期借用其他小区水泵增压用水,后因水电费归属出现矛盾,导致部分楼栋经常停水,居民用水困难。问题出现后,杨园街道联合青山区钢花街道、居民代表、水务公司等先后开展3场议事会,多次磋商,最终意见达成了一致,明确各方权责义务,恢复了新湘村居民的正常用水。截至目前,双方通过“毗邻党建共同体”平台,开展党建联建活动8场,召开联席会议5次,协商解决了供水、垃圾清运、围墙整修等多个“插花地”管理难题。
▲新湘小区供水问题多方协调会
武昌区欧景苑社区呈现小区分布散、老年人多、群众诉求多的特点,治理难度较大。特别是4个“插花地”小区,地理位置上距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较远,最远的小区达7公里,居民办事极不方便。林湘片区位于青山区园林路,属开放式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街道社区为长效解决问题,在该片区设立林湘工作站,探索机关党员干部兼任林湘片区片长制,增加工作站向上级及跨区横向联系话语权,协调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事务,积极推动跨区跨界联合行动,开展整治环境、消防设施、安全生产等活动,跨区主动作为,相关经验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党员流动办公桌”到插花地开展组团便民服务活动
同时,社区党委与居民、志愿者共同商讨出“党员流动办公桌”模式,联合钢都花园街道绿景苑社区、125社区,发动双方自管党员、下沉党员、居民骨干等成立“毗邻便民服务队”,将辖区内各方党员打通使用,推进党员横向跨区联动、纵向沉入楼栋。开展公益集市“以物易物”、便民服务周等活动,将退休年审、高龄津贴、老年证等政务服务,社会救助、社保缴纳、法律援助等政务咨询服务,义诊、按摩、口腔检查、缝补、磨刀、修伞等便民服务搬到“插花地”居民家门口,按照统筹整合、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的原则,解决志愿服务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等问题,目前已累计服务居民12000余人次。
▲“毗邻党建共同体”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插花地”小区由武昌区负责民政事务,青山区负责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居民经常存在办事“找不对人”“多头跑”等现象。为提高毗邻地区交叉事务处理效率,双方社区轮流安排志愿者在林湘工作站、林秀毗邻党建工作室驻点办公,解决居民问题,并逐步探索出“毗邻四联”工作机制,以“党建联建、民情联议、治理联管、活动联办”,推进“插花地”各项事务协调处理。
▲毗邻便民服务队开展治安巡逻活动
针对无证摊贩与执法队员打“游击战”的情况,双方城管部门完善联合执法路径,采取“常态化管理+集中整治”模式,定期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环境卫生等开展综合整治。针对安全“死角”,双方社区综治应急站定期组织安保队员开展消防演习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确保消防安全。2023年以来,双方在毗邻区域累计为居民办理退休年审560余人次,开展政策咨询120余次,联合执法10余次,安全隐患排查50余次,进一步夯实毗邻区域治理基础,实现“以党建促共治、用共治强服务”的良好局面,居民纷纷表示,“无人管”变身“都来管”,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在林秀毗邻党建工作站开展群众文娱活动
下一步,武昌区将立足毗邻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以“党员流动办公桌”为载体,持续深化“毗邻四联”工作机制,以共同缔造理念方法,打通跨区治理的“围墙”和居民融合的“心墙”,不断提高插花地区域治理效能,增强插花地居民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 | 区委组织部 杨园街道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媒体中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