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黄梅地名故事〗人杰地灵杉木乡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7-09 11:28:06

图片

黄梅县境东北5公里。旧时此地河道上搭有一座杉木桥,杉木桥地名由此而来,乡亦由此得名。

杉木乡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畈相间,属丘陵平原地貌。垅坪河、古角河、东河、西河、悠悠河等,在杉木境内交汇,流入县河,河道总长43公里。

旧石器时代晚期,杉木境内即有人类居住,今已发现的张山古文化遗址,在小溪河与古角河交汇处,包含旧石器、新石器和西周时代的文化堆积。经国家古人类学家鉴定,确认张山一带是旧石器时代古人打造石器工具的制造场,距今约4 万年至1 万年,是黄冈市内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杉木乡有柯墩、印山、送船咀、王寨山、黑山咀等十数处文化遗址。

南宋至清代“牌楼湾”古民居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牌楼湾是安乐村的一个自然村落,始建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现保存完好有40多间。山墙均砌有万字垛,每栋房屋连接贯通,内建有古戏楼。牌楼湾古民居建筑群,既有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又有本地文化特色,可算得中国建筑艺术奇葩。而该建筑群里的古戏楼又是黄梅戏发源于黄梅的最好见证。这些物证有很强的吸引力,招引大批游客和学者前来观赏和考察研究。

杉木乡民间黄梅戏剧团、民间艺人和乐队十分活跃。而近代该乡还产生了三位有力推动黄梅戏发展的代表人物,前两位是黄梅县黄梅戏剧团主要创始人柯乐记和项雅颂,后一位是黄梅县资深革命前辈桂林栖,他在任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期间,收集民间黄梅戏艺人,办黄梅戏剧院,建黄梅戏校,培养黄梅戏后备人才,组团参加华东文艺会演,使《天仙配》一炮走红,从此黄梅戏风靡五湖四海,与京越豫评并列为华夏五大剧种。桂林栖对黄梅戏发展贡献巨大,有“一个人救活了一个剧种”的雅誉。

杉木历史上为军事要地。唐朝末期,招讨使曾元裕统兵围剿农民起义军王仙芝时,曾驻军百万城。明朝兵部尚书汪可受(汪静峰)墓,在杉木乡藕塘角的茅栗山上。县志上说,“皇帝旨谕葬于此。”清代,清政府在土桥铺和柘林铺分设军事驿站。鄂东四十八寨,黄梅有四大名寨,其中之一是杉木的卓壁寨。此山卓立陡峭,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曾在此屯兵立寨,故名卓壁寨,太平军在此地与清军大战。

杉木人富有革命精神,湖北省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诞生于该乡。1924年春,平民教育从县城发展到农村,平民夜校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走上革命道路。10月,在县城八角亭高等小学读书的程鹤龄、程兰田、程伯心三人,按照党团组织指示回到家乡蒋家咀村创办农会组织。蒋家咀村祠堂白天是私塾,晚上是平民夜校。他们在这里秘密成立了黄梅县农民运动的第一个组织——蒋家咀农民研究会,次年改为农民进德会。蒋家咀农民研究会的成立,标致着黄梅县农民运动的开端,也是湖北省第一个农民运动的组织,可以说是拉开了湖北省农民运动的序幕。蒋家咀农民研究会从13人发展到40多人,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党支部,其支部是黄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大革命时期,中共湖北省委农民协会秘书长、中共京汉铁路区特委书记邓雅声,中共黄梅县委书记兼人民自卫团党代表邓步青,黄梅苏维埃筹委会主席程世斌,国民革命军师参谋长、鄂东区军事委员张亚良等革命先烈,以及黄梅革命领导人邹一清、桂林栖,均为杉木乡人。

杉木乡有丰富的铁矿石、石灰石、陶瓷土、云母等资源。西部马尾山蕴藏铁矿,东部文沟石灰久负盛名,工业有多家陶瓷企业形成瓷都。曾经贫穷的土地,光秃秃的沙石岗,如今在投资10多个亿的邢绣娘林农生态园打造下,全然披上了绿装。走进生态园,满目白茶、黄茶、绿茶;处处桃林、茶林、桑林。水上划船,陆地观花,林间硬化道路伸向四面八方,现代企业别致的旅馆和农家小院,叫人流连忘返。老区人以建设风景秀丽的大花园、以林农小镇和生态观光旅游区来告慰先烈。

责任编辑:宛灿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