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梁子湖区:一个梦 一条心 一块干,共谋“斗山红”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7-05 16:57:07

“现在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基础设施要跟上。”

“对,我们要一起把这里维护好。”

……

6月25日晚,在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斗山村文化广场,几条板凳、几杯清茶,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在话“家常”的氛围中,为村里建设和管理出主意、提建议,像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斗山村的常态。

涂家垴镇斗山村是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全省老区精神教育基地,也曾是一个冷清萧条的村庄。近年来,该村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焕发“红色”光辉。

心往一处想

村民盼望多年的愿望被“激活”

斗山寺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议。

斗山寺革命烈士纪念碑全貌。

走进斗山村,除了优美的绿色自然生态风光,还有随处可见的“红色”革命印记。斗山寺英烈纪念园、红船广场等红色文化元素格外亮眼。

“红色斗山村圆了大家的梦,现在的发展更是我们不敢想也从没想过的。”年近90岁的老党员占华清谈到斗山村的变化,红了眼眶。

据梁子湖县志记载,在革命斗争年代,108位革命英烈在这片土地用殊死搏斗换取了和平安宁。多年过去,斗山村村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这些英雄,为他们建一座纪念碑成了大家心里埋藏多年的愿望。

2018年,在区镇村各级领导干部进村湾走访时,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吐露心声。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在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支持后,斗山村成立斗山寺筹建理事会,村民们自发组织了捐款。

“盼了这么多年,只要说做,大家都无条件支持。”斗山村方利天湾乡贤老板方炎捐5万元;南海倪湾在外务工的村民倪大治捐3000元;杨三太湾在外大学生杨凯樾将勤工俭学的1000元钱捐了出来;沙子吴湾老党员吴礼洪平时舍不得吃穿,但毫不犹豫捐了500元……

仅一个月时间,在理事会的牵头下,村民自发筹集了近40万元的资金,启动了“斗山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设。

设计、采石、选料……在纪念碑建设的各个环节,理事会都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凝聚了众人智慧。

施工现场,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占华清、鲁水胜、朱厚锐、杨建国、熊福生等老人监督施工,保工期保质量。各组小组长们肩挑背扛,节约成本。“大家都是抢着干、争着干。”理事会会长查祥汉感慨道,“大伙都很齐心,参与劲头很足。”

2019年,大家盼望已久的纪念碑顺利完工。在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碑旁,占华清老人情不自禁地将那段红色历史再一次娓娓道来……他也主动担任了讲解员一职,全年宣讲30余场。

劲往一处使

两千余村民拧成“红色力量”

村党员代表在红船广场召开支部主题党日。

多年的愿望实现了,村民改造家园的劲头更足了。在区镇村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斗山村建成了斗山寺英烈纪念园。

2021年,斗山村被列为湖北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这让村“两委”和村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红色机遇”,再一次唤醒了斗山村村民骨子里流淌的“红色基因”。

大家“趁热打铁”,由镇村干部牵头,带领斗山村党员、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并多次开展村湾夜话,请村民围绕村湾发展畅所欲言。

“我们这里的村民大多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我们有责任把这张红色名片擦亮,把斗山精神传承下去。”斗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少峰提出,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怎样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借助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是当下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村最大的特色是红色,这个优势不能丢。”“别人发展旅游,我们也可以……”大家一一打开了话匣子。

就如何打造红色美丽村庄,村民们达成了共识:“整合红色资源,以纪念园为突破口,建设斗山红色纪念馆、红色服务站等来撬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规划图纸,村民们“主人翁”的意识更加强烈了。

按照规划,斗山村要在沙子吴湾建设一个红色服务站,但是选址涉及村民吴让生的房屋。村干部上门试着与吴让生沟通,令人没想到的是,他主动提出让出房屋。

建设斗山村,大家劲往一处使,2000余村民拧成一股绳。沙子吴湾前后自发组织捐款3次用于村湾建设,并修好了村湾断头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斗山红色纪念馆、红色游客服务中心、红船广场等项目快速推进。

智往一处谋

干群携手共赴“致富路”

工作人员在油坊车间进行制油。

景美客自来。

随着斗山村旅游观光热度持续走高,村干部和村民们开始谋划,如何利用红色资源激活村集体经济新动能,同时让大家吃上“旅游饭”。

“现在很多红色景点都有‘红军餐’‘忆苦思甜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

“还可以结合研学来策划一些主题。”

……

在大家集思广益下,斗山村将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相结合,推出了“红色套餐”:走一段乡村路,听一堂教育课,唱一首红歌,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吃一顿农家饭。

“主要是打造体验式、沉浸式的红色之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大家来了就能留下。”谈及斗山村的“红色定位”,吴少锋信心满满。

仅半年时间,斗山村就累计接待邻近市县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研学活动3万余人次。

在市、区、镇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斗山村乘势而上,申请了“斗山红”自主农特产品牌,建设了“五坊一园”(油坊、茶坊、米坊、酱坊、手工坊、果蔬园),并引导村民种植辣椒、芝麻等农作物,村委会将村民种植的农产品收购后,再经过深加工变为“斗山红”旅游产品。

“这样不仅提高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和收入,也让村里有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吴少锋说。

今年,脱贫户吴天泳也加入种植辣椒的队伍中。“我这20亩地,预计一季的收成就有2万多元,而且还不担心卖不出去,种了心里也踏实。”

今年初,各加工坊已陆续投入使用,游客还可到作坊内进行参观,看到每一个产品从种植原料到加工成品的全过程。

目前,斗山村各乡贤接棒发力,杨慧州投资600余万元打造主题民宿,并规划种植有机果蔬、特色水稻、茶基地、户外素拓、研学基地等。

走进如今的斗山村,漫步之处皆是景,成果共享惠民生。斗山村呈现出一派红色氛围浓厚、湾组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和美、共建美好家园的幸福景象。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胡倩 刘东 黄松)

责任编辑:孟静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