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护城河,也称城壕,大多是围绕城墙外侧开挖的人工河。襄阳城北面以汉江为壕,东、南、西三面,均以人工掘壕, 称名“襄阳护城河”。它东西南三面总长5060米,均宽180余米,水体总量约60万立方米,是亚洲现存最宽的护城河。它是构成“铁打的襄阳”的重要元素,连同襄阳城墙,享有“华夏第一城池”之誉。
在冷兵器时代,襄阳护城河的重要作用不可代替。古人筑城和挖壕同步进行,筑高城,挖深壕,进而构成双重军事防御体系,有效防范一切来犯之敌。襄阳护城河始于何时,史无明载,当与襄阳城创建年代相同。每至战争间隙,地方官府都会组织民众扩宽和疏浚护城河道,并完善防卫设施。除了防御功能,护城河还是城内居民重要的生活水源。特别是战争期间遭遇围困之时,护城河更为城内军民防御和生活取水所必需。为了保障护城河的水质,护城河还设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据《襄阳县志·岁修章程》一文记载:“宋郭杲(gǎo)旧设二闸,盛涨之时闭北闸,开南闸,放浑水入汉(汉江);大水既退,则闭南闸,开北闸,导清水入壕,方法极为尽善。”此后,襄阳护城河不断进行扩宽、掘深、延长、维护、完善。
南宋时期,元军围攻襄、樊二城,前后六年,元军都未曾跨过护城河兵临城下。明初,朱元璋大将邓愈镇守襄阳,扩建襄阳城,拓宽护城河,此时,襄阳护城河基本定型。
1949年后,襄阳护城河城防功能渐失。1976年,东门桥以北河段连同北边地块被划为襄阳公园。1986年,东门桥以南河段辟作阳春门公园。1992年,襄樊市渔场、襄阳公园、阳春门公园整合为一,组建襄阳环城公园,延续至今,现代已形成长春、文荟、岘秋、安和、临汉五大景区,晋代荀灌娘坠城遗址、望岘楼、五杰亭等名胜尽在其中。
如今,宽阔的护城河、古老的城墙、葱郁的山景,相互交织成为襄阳最为独特的风景线,巍巍古城,也因亚洲最宽护城河的一池碧波,更显灵动俊丽。
来源:襄阳市文旅集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