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创造多项世界之最!江苏常泰长江大桥“二航造”
湖北日报 2024-07-03 16:41:16

通讯员 赵振宇 王昊

6月9日,由在鄂央企中交二航局参建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江苏常泰长江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长江首座“三位一体”过江通道历经5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7月1日,笔者再次踏访大桥“尖板眼”。

该桥全长10.03公里,连通江苏常州与泰兴两市。为节约长江岸线资源、保护长江生态,兼顾“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过江方式。大桥主航道桥主跨为1208米,为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采用双主桁“N”形钢桁梁,共分为91个大节段,最长达28米,最重梁段达1865.5吨。中交建设团队创造了多项我国乃至世界“第一”和“之最”纪录。

大桥主墩钢沉井是世界在建最大水中钢沉井,亦是世界首创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底面尺寸长95米、宽57.8米、高72米,底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高度足有24层楼高,单个沉井钢结构加上混凝土,总重约22.3万吨,承担起主跨超千米的桥梁荷载。南北两个沉井犹如两头劈波斩浪的“灰鲸”,帮助大桥屹立于滔滔江水之上。

中交建设者采用沉井智能取土下沉工艺,研制智能气举、气水混合冲射、水下定点取土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解决了江底黏土层、砂质胶结层和盲区破土难题。建设团队不断刷新粉质黏土层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纪录,实现平均每天下沉45厘米,下沉速度在国内同类型施工中位于前列。

大桥主塔为世界最高斜拉桥桥塔,高350米,相当于120层楼高,采用世界首创“钢-混”混合空间钻石型结构,有效提高结构刚度、降低塔柱结构尺寸,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总高120米的上塔柱,首创“钢箱-核心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通过充分利用钢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实现索塔锚固体系整体和局部受力的协调统一,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为满足沿线港口、码头运输专用航道通行需求,大桥在天星洲和录安洲分别设置专用航道桥。其中,天星洲专用航道桥主跨388米,为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建设中使用了4万吨钢材,接近“鸟巢”体育馆外部结构总用钢量。中交建设者投入行业内最大吨位的WD100型拱上吊机,解决了大吨位杆件吊装、钢桁梁上弦行走等难题。

常规钢结构桥梁合龙点仅以个位数计,但天星洲航道桥使用高强螺栓约47万套,含1200多根不同长度和类型的杆件,合龙口杆件多达26个,形成14个合龙点,在国内乃至世界同类型施工中较为罕见,对合龙精准度提出了巨大挑战。中交建设者研发拱桥监控和3万吨级调位控制系统,布置518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预警施工,确保在120多米高空合龙误差小于2毫米。

中交建设者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桥面吊机架梁,集可视化、智能调位、自动换轨等功能于一体,最大起重量为1800吨、最大起升高度80米,是桥面吊机制造史上一次重要突破。

由于大桥下层设置了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使得大桥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梁。为解决荷载非对称的难题,参建各方一方面在设计上做“减法”,采用轻型化铁路桥面系结构减轻铁路侧重量,另一方面增大上游侧斜拉索索力使上下游桥面高度保持一致。大桥斜拉索总计312根,单塔斜拉索总重约8290吨,单索力最大达1340吨,铁路侧使用的为2100兆帕强度的斜拉索,为世界最高强度桥用平行钢丝斜拉索。

大桥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后将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策应“一带一路”倡议,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何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