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年来,襄州区高度注重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完善选拔、培育、管理、任用全链条机制,着力铸就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精选良才,筑牢后备干部“蓄水池”。着眼乡村振兴主战场,襄州区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雏雁”工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选拔流程中层层把关。从现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复员军人、致富带头人、回村大学毕业生等人才中优中选优,确保把政治素养高、致富能力强、有志于投身乡村建设的人员充实进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截至目前,各村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696名,其中农村致富能手175人,外出务工经商返村人员216人,大专及以上毕业生232人。
精育英才,锤炼干事创业“真功夫”。乡镇每年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一次全覆盖、全方位轮训,着重加强政治理论、乡村振兴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力量队伍综合素能。建立“1+N”结对帮扶机制,让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与村级后备人才结对子,“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鼓励后备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支持后备干部参加“一村多名大学生”招考。加强实践锻炼,注重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促进后备干部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精细管理,编织成长进步“防护网”。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建立村级后备人才档案信息库。每半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对道德品行、能力表现、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测。对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考核结果优秀的后备干部,进行定向任用。对政治素养突出的后备干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截至目前,后备干部中党员人数已达347人。对于考核结果较差、政治立场不坚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由村党组织提出调整意见,经镇党委审批同意,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后,取消其资格。
精准任用,激活担当作为“内驱力”。以“做实事、重实干、强实效”为导向,给想干事的后备力量提供顶岗锻炼机会,参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将工作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进行动态调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任用期满后,经过区委考核评估符合条件的,任命为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2021年换届后,全区共有223名村级后备力量被选拔进村“两委”,有力激发了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王洪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