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巡堤查险宝典,请收好
中国水利 2024-07-01 11:49:36

当前正值梅雨季节

全市已经拉响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巡堤查险是防汛一线中的一线

至关重要

堤防是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

堤防长时间受高水位浸泡影响,土体抗剪抗滑能力降低,极易发生坍塌、滑坡等险情,因此巡堤查险是防汛抢险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汛期如何做好巡堤查险

一、队伍组织

汛期巡堤查险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巡查的范围应包括临背水堤坡、堤顶和距背水堤脚50~100米范围的地面及积水坑塘。

  1.巡堤查险队的队员,首先必须挑选责任心强、有抢险经验、熟悉堤情的人担任。巡查队员分基本队员和后备队员。基本队员在水情到达设防水位时上堤巡查,后备队员在水情到达警戒水位时参加巡查。

  2.巡堤查险任务,应按堤段的重要情况配备力量,固定某段由队包干,统一领导,分段负责。同时各队也可分派专组、专人、专地看守,熟悉堤情、水情以及估计可能发生的险情。要求对一般险情及时处理,定期汇报;对重大险情,随时上报并提出意见。

  3.巡查交接时,交接班应紧密衔接,以免脱节。接班的巡堤队员提前上班,交待情况。相邻小队碰头时应互通情报。并应建立汇报、联络与报警制度。

二、巡查方法

1.堤上、堤下、堤身内外均要进行巡查,对堤内情况要加强巡察。

每组5~7人拉网式巡查。一人走堤外水边,乘浪花起落的时机,用脚察探破绽和防浪情况;一人走堤顶,查看堤顶和内肩以下若干米的堤坡,注意有无跌窝和裂缝;一人走背水水坡堤腰;一人走堤内脚;一人走渍水边,注意浸漏、滑脱现象及草下暗漏。

如果堤脚附近没有渍水池,要在离堤脚较远处巡查有无管涌险情。巡堤人员要时分时合,迂回巡查,不可有空白点,要不断交换情况。在风雨夜或风浪大时,堤外水边巡查人员要注意安全。不仅对重点险工堤段要加倍注意,对一般堤防也决不可放松。

2.根据各地经验,巡堤查险必须做到“四到”,即手到、脚到、眼到、耳到

  (1)手到:用手摸探和检查。

①堤上有草或障碍物不易看清的地方应用手拨开草或障碍物查看;

②检查防浪、护坡工程的木橛、绳缆或铅丝是否过紧或太松。

  (2)脚到:在下雨泥泞看不清或看不到的地方,用脚的感觉来检查。

①从温度来鉴别。渗漏的水往往是从地层下或堤身渗透而来,水温 较地表水温低,所以如感到水凉或是浸骨,就应引起注意,认真检查;

②从软硬来鉴别。如果发现溶软不是表层,而是很深且踩不着硬底,或是表层硬里层软似弹簧,就可能有险;③从虚实来鉴别。防浪梢排或是表面铺了草袋、麻袋的险工段,下面是否被冲刷或淘空,可上去用脚踩一踩,如骤然下陷,即说明有险。(3)眼到:用眼来观察。①看堤面堤坡有无崩挫裂纹、漏洞流水等现象;②看堤防迎水坡有无浪坎、崩塌,近堤水面有无漩涡;③看堤防背水坡、地面或水塘内有无翻沙鼓水现象等。(4)耳到:用耳听。①细听附近有无水流声,可以了解有无漏洞;②细听有无滩岸崩塌落水声,可以帮助发现塌岸等情况。“四到”是有机联系、互相配合的,每一名巡查人员都必须切实做到并互相及时沟通情况,研究磋商。

三、险情鉴别

巡堤查险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险情,及早处理险情。为此,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应及时准确地进行险情鉴别,以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护。常见的几种情况包括:

1.鼓泡:

2.散浸(或称堤出汗、窨潮):

3.管涌:

4.脱坡:

5.陷坑:

四、注意事项

1.巡查、休息、接班时间,由带队负责人掌握,中途不得休息、离岗。2.巡查时必须携带工具,如铁锹、探杆、手电筒、口哨等。3.各巡查组分清段落,并作为越界10~20米的巡查工作。4.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详细查明原因、上报处理。5.巡查人员要注意“五时”,做到“四要四不要”、“三清三快”。

“五时”——最易疏忽忙乱、注意力不集中的吃饭时、换班时、黄昏时、黎明时、刮风下雨时,避免遗漏险情。

“四要四不要”——要横排走,不要纵排走;要查全堤,不要只查局部;要走草路,不要只走光路;要走泥泞路,不要只走干路。

“三清三快”——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险情发现快、报告快、处理快。

基层应根据各自实际需要为各巡查组规定统一的报警方法、标志,制定相应的报告制度,保证随时掌握情况,并对查出的险情及时处理。

来 源:中国水利

编 辑:赵小丰

责 编:潘协凯

审 核:张晓琴

出 品:中共华容区委宣传部华容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杜宇慧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