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通讯员 黄宣 姚传龙
6月28日,黄陂一中,高三16班的学生们坐在一起商量着志愿填报。
“我准备报考微电子专业,未来研究人工智能或者芯片。”
“我想就读光电专业,新质生产力需要越来越多工程师。”
高兴的是,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高三16班平均得分644分。
坚定理想信念 全班学生明白为何而学
“在我们班上,学习的目标从来不仅仅是为了考名校,我们更关注国家需要。”在班主任易磊看来,考名校固然是学习的目标之一,但这种目标仅仅是阶段性的,他更关注的是学生日后能否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
为此,班级建设之初,易磊专门召开系列主题班会,从国家发展讲到家乡进步,从知名科学家讲到优秀校友,学生们在一个个事例前,真切明白为民族复兴读书的含义。
理想信念是年轻人的成长之基,于是这样的场景在高三16班三年的生活中经常出现:
在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学生们认真参观,决心弘扬光荣传统,砥砺血性胆魄,苦练过硬本领,为国家发展贡献自我力量。
在大余湾,全班学生徒步跋涉,在攀登前进中,磨砺自身意志。
近年来,黄陂区把英雄部队荣誉室、红色遗址作为思政教育基地,打造“课堂+基地”思政教育模式,勉励一批批木兰少年向阳成长。
“大家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于是班级凝聚力特别强,大家有问题互相讨论,有好方法全班分享,不曾保留,只为多学,日后多为国贡献。”易磊说,这是班级不断变好的根本原因。
名家到校 师生努力 全班学生学得更好
明确目标后,高三16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在高三16班,有两个习惯:教师更乐于进班,学生更乐于互相出题探讨。
“我们老师在晚自习时,会更愿意到班上给学生辅导功课。”班级数学教师罗启斌说,老师们将答疑与个性化辅导放在教室,这样感兴趣的学生都能一起学习讨论,分享心得。老师也会更多关注科技前沿,把科技问题与学科知识结合紧密的地方转化为研究性课题,在日常教学和个性化辅导中给学生们提出。
一方面老师讲,另一方面学生主动研究。本次高考中获得674分的陈致远在总结三年学习的经验时,提到了两点:学生上课和晚自习时认真听老师讲解,这样效率更高;老师和同学一起自编题目,学生也可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和同学会在弄清每一个知识点、一种解题方法后,换一个角度编出新题目,然后相互做一做自编的题目,这样无论是编题还是做题,都能让自己加深理解知识点。”
在师生奋斗之外,黄陂区教育系统还专门邀请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德仁,“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在内的名家到中小学,同学生们交流,引发思考。
在黄陂一中图书馆内藏有李德仁院士的论文集,这是李德仁亲手赠送给学校的。“我们涉猎更多知识,也更好帮助我们巩固课内知识。”高三16班邓仡杰今年高考672分,他说,同名家交流,阅读名家著作让他眼界更宽,学习知识更扎实。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班学生踏上人生新阶段
孩子们商量着填报志愿,易磊的目光移到班级荣誉墙上,墙上张贴着高三16班的各种奖状。
高中三年,学校共举办6次运动会,其中3次,高三16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
“为国贡献,从来不只是学习好,身体同样要好,兴趣要广。”这是全班孩子的共识。课间操场上、木兰山里,16班的孩子们自发开展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远足等运动,增强体质。
此外,班级还注重劳动教育。在高三16班,下厨做饭、参加农业劳动,学生们都有涉猎。
近年来,黄陂区开展足球、篮球、游泳等多项区级比赛,并同武汉东方荣升米业公司等一批企业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对于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创新实验的系统化劳动实践需求,将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高新科技、非遗文化、现代农业等相结合,打造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
“这些活动,让我们受益终身。”学生何静怡说。
孩子们商量填报结束后,看着校园,有些依依不舍。这是他们生活学习三年的母校。
“同学们,我们走过了人生的一个高中阶段,迎来了人生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更好为国家作出贡献。愿我们十年后,二十年后都来比比为国家贡献的分数,到时候大家还要得高分好不好?”易磊问道。
“好,一定得高分!”全班学生一起回答。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