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创建健康和老年友好型城市 宜昌给出线路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29 10:39:52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高伊洛

6月29日,记者从宜昌市民政局获悉:《宜昌市创建健康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正式出台。《方案》明确,宜昌将构建“友好养老服务、友好健康支持、友好空间环境、友好社会保障、友好社会参与”五大体系,推动宜昌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根据《方案》,宜昌将实施六大行动,努力建成保障强、能级优、品质高、活力旺的老年友好城市样板。


最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行动

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按照“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目标,加快布局分布式、多功能、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功能,构建以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的高品质、普惠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以全国城市体检为契机,支持建设更多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品质。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提质改造,细化入住综合评估和轮候制度,优先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做出特殊贡献的老年人以及经济 困难的孤寡、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面落实建设、运营补贴政策,重点扶持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鼓励探索跨界养老商业模式。加大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和推广力度。

打造医养有机结合范式。加快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打造区域性医养结合中心,构建中心引领、基层辐射、居家社区延伸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深化医养签约合作,鼓励医疗、养老机构通过多形式合作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与康复医院、护理中心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紧密对接,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加大对失能特困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用能等优惠政策。

全面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 造升级,确保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所县级供养机构,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专业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福利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动员慈善力量,鼓励爱心企业、义工团队将资金用于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和助老服务。

全方位落实老年人福利。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政策,全面落实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构建保险、福利、救助相衔接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提高探访关爱服务水平, 鼓励开展老年人无障碍环境认证。开展侵犯老年人福利专项整治行动。


高质量养老服务孵化行动

聚焦老年购物需求,打造老年人专属网购APP和直播平台。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老年奥特莱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出若干标杆性适老化旅游线路。 选择有条件、适合老年人出游的重点景区,进行辅助性设施适老化改造。结合各地特色 IP, 因地制宜建设老年人专属酒店。引导老年人理性交友,支持建设一批“老年约会角”。

打造文体养老品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老年文体社团 组织。加强老年公共文体阵地建设,推出一批老年人喜爱的健康 讲座、培训课程等。创新老年人文体活动,打造一批老年人书法、摄影等文体活动品牌。强化统筹策划,提升城市街区业态,打造一批以健康和老年友好为主题的网红打卡项目。


高品质适老化设施改造提升行动

推进住宅适老化改造。统筹抓好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推动从配置适老化设施向营造适老化环境转变。扩大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惠及面,逐步将独居、高龄老人住宅纳入改造范围,引导更多家庭自费进行适老化改造。支持符合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条件及使用程序的老年人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积极推动省适老化住房和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建设。

推动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在机场、火车站、码头等交 通节点设立老年人爱心专座、绿色通道和绿色窗口。完善公共交通标志标线、安全岛、隔离带等适老化设施,扩大道路交通稳静化改造。推进全市公交站点适老化改造,扩大低地板和低入口公 共汽电车推广应用,加强车厢流动党建阵地建设,形成若干“夕阳红示范线”。强化95128电话约车功能,优化完善一键叫车功能。

打造更加舒适的老年生活空间。充分整合“三边三地” 资源,谋划布局一批口袋公园,聚焦老年人娱乐活动和社交需求,加大休憩设施、体育器材、休闲凉亭、健康步道等投入,开展缘石坡道改造等无障碍设施整治,在广场、公园增设无障碍出 入口。结合“完整社区”建设,补齐设施短板,实现社区服务零 距离。


特色银发产业培育优化行动

发展壮大旅居养老产业。用好国家级区域康养中心、省 级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成果,招引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入 驻。抓住三峡新通道建设机遇,打造“两坝一峡”核心产品,做 优做强“宜昌三峡旅游”核心品牌,创新老年定制游、老年时尚 旅游等产品,吸引全世界老年人来宜深度游玩。支持参加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擦亮宜昌“大健康十”产业品牌。

激发银发制造发展活力。强化宜昌高新区产业集聚作 用,鼓励企业在老年人安全技术、辅助技术、医疗技术等方面加 大投入力度。发展纺织、服装、包装印刷等具有宜昌特色的轻工纺织产业,力争在老年服装、鞋制品等领域形成若干知名品牌。 创建特色医食品产业示范区,依托本地企业,发展老年营养食品。建设“三峡白酒”特色产区,发展老年保健酒等特色酒品。对接国内外3D打印龙头企业,推进老年医疗器械、老年康复器械、植入物、软组织修复等产业发展。探索建设中国(宜昌)银发经济研究院。探索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与银发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加快发展银发金融产业。鼓励开发养老储蓄、养老信托、年金资产管理等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支持发展以房养老等新型银发金融业态。争创国家保险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发挥 保险的健康养老功能,推动构建全覆盖的老年人财产保障体系、全生命周期的老年人身保障体系。发挥宜昌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开放高地作用,打造“宜荆荆”都市圈最具吸引力的养老金融生态圈。


高水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行动

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强化老年活动平台教育功能,探索建立“养老顾问”制度,提高老年人科学合理健康生活意识。提高老年疾病监测水平,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老年人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试点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健康管理作为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全科医生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有效提升疾病诊治能力。建立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老 年医学研究所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医疗服务模 式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推广互联网医院,支持三级医院建设老年人疑难杂症及罕见病临床诊疗中心。

健全老年人护理照护体系。支持医疗机构增加康复服务供给,鼓励开展中医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居家护理、家庭病床和日间照护。推广“互联网十护理服务”做法,支持各地探索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推动制定宜昌版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 标准。积极支持将收费居家护理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积极开展安宁疗护。支持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标准化 安宁疗护中心。引导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及参照二级医院标准设置的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缓和医疗门诊。推广社区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开展居家安宁疗护。


健康和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营造行动

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聚焦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优化网络服务的界面交互、语音辅助等功能,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 社会。推动线下办事渠道向基层延伸,就医等公共服务场所为老 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线下名额。加快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 应用适老化改造,促进养老终端设备制造商、养老应用产品提供商及养老服务机构深度联动。组织行业机构、专家人员等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专题培训,引导老年人乐享智能生活。

加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涉老违法犯罪行为,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保护自身 权益意识能力。研究探索“意定监护”模式,建立完善涉老婚姻、侵权等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在源头化解涉老纠纷。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工作,开辟老年人法律服 务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参与诉讼活动提供法律援助,高效办理公证事项,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营造尊老爱老助老浓厚氛围。推动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各级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内容,指导打造若干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基地。推行“邻里守望”计划,开展为老年人送温暖活动。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开展老年人防范诈骗知识宣传等纳入文明创建内容。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推动敬老爱老理念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


按照行动目标,到2030年,宜昌健康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基本建成。具有宜昌特色的“最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各类养老服务得到高质量供给,高品质适老化设施全面覆盖,形成一批有较大经济社会价值的特色银发产业,高水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成熟定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全面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到本世纪中叶,宜昌健康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全面建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健康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各项制度安排成熟完备,老年友好乡村、友好社区遍布全市,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夏晓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