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诗画广济|超出认知!“佛手山药”发源地在这里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24 23:08:27

冷文英


自古以来,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纵览食材千种,能够直接以药为名的,山药便是不可多得的存在。
《药品化义》中曾记载: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既可入药,又是餐桌上常见的佳肴,成就了山药“神仙之食”的美名。换作今日的大白话,那就是活脱脱的养生基本款。
食用山药,古来有之,且有诗为证。“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鼕鼕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就曾作诗诉说自己深夜里灯下苦读,萧瑟寒意,饥饿袭来,一碗山药粥入肚子,如饮琼浆,清香宜人,令人元气大振。原本简单易做,平淡无奇的山药粥,却是传承了千年的暖身抚胃佳品。
传说很久以前,两国发生摩擦,小国兵败,剩余的几千人躲进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大山,因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大国多次攻而未胜,所以干脆来个瓮中捉鳖,将这座山团团围住,准备要饿死对方,坐等小国来投降。但是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等得花都谢了,怎么也没有等到,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不仅没有饿死,还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发起了突袭直杀大国本营,结果大获全胜。原来小国在山中被困时四处寻找吃的,发现有一种植物其根茎如小棒,为了填饱肚子便吃其根充饥,用藤叶喂马,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连人带马个个精神抖擞,这种植物军士们称之为“山遇”,意思就是说在山中缺食少粮时相遇后写作“山芋”,即后来的“山药”。

图片


一般的山药为长条状,无枝节,而湖北省大别山南翼横岗山地区的山药却形似掌形,相传是由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精心培育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道信圆寂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德禅师,将这种山药称为“佛手山药”,使其具备了深厚的人文审美意蕴。
司马道信(公元580年—651年),生于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自幼聪颖过人,四岁读书,年读十数卷,积学孔孟老庄。闲暇时听寺僧诵经,入耳即知下文,如同早已熟读。道信七岁,于梅川镇北济北寺出家,十四岁赴舒州拜禅宗三祖僧璨为师,道信随侍三祖十年。公元606年(大业二年),道信二十七岁,三祖归皖,道信回侍,三祖传付衣钵,道信为四祖。
道信采取定居传法的方式。这一传法方式的改变,对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大金铺舒家冲村灵龟山幽居寺正是佛教禅宗“禅农并重”的实践地。
据《广济县志》载,舒家冲古称白茅冲,灵龟山与九龙城山相望,山有幽居寺,是禅宗四祖卓锡之寺。相传隋唐年间,道信游历至此,见这里两山夹一冲,背山面河,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沃野良田,于是在灵龟山营建幽居寺,首创禅农并重,彻底改变了僧人居无定所,四方化缘的游方僧生活。

图片


幽居寺是中国禅宗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倡导农禅并重的首家道场。明嘉靖年间重修的白茅冲主殿三间,偏殿二间,僧房四十八间。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改名为璎珠寺。自唐以降,幽居寺香火旺盛,可以说舒家冲是禅境儒里灵宝地。
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先后被唐代宗李豫追封道信为“大医禅师”,还被唐朝代宗追谥为“大满禅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道信利用农禅空余时间,从事医药研究,亲自上山采摘中草药,掌握大量的药物标本,收集整理了一本《草木集成》药书,具有地域特色的草药:土沉香、千粒老鼠屎、钩藤、鱼腥草、益母草、野菊花、薄荷、香附、一炷香、二宝花、三龙爪、四叶参等。其中就有山药。时值社会上流传着“南佛医”(道信),“北道医”(张仲景)赞颂的言词。
据出生于舒家冲村伍家垸、著名的横岗山大方丈——释惟森大师讲述:禅宗道信在横岗山传经说法期间,上山挖草药。他在蒿草和灌木丛中穿行,发现一种心形叶片的野生藤蔓,匍匐地面,他“顺藤摸瓜”,用撅头慢慢铲开略含沙石的土壤,发现白色芦根下面出现了一根满身根须,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块茎,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黏。这不就是《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野生山药吗!《神农本草经》里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道信将其带回幽居寺培育,春三四月,整地作畦,采用垄作,把褐色的根茎埋入土中,用大金河的水浇灌,待到夏天藤蔓长势葱茏繁盛,道信用粗壮的树枝支起藤架,渐渐地,支架上爬满山药秧蔓,远远望去一片美丽的风景。秋天一到,藤蔓间便长出一串串密密麻麻的穗子状,绿绿的东西。道信日夜仔细观察生长过程,留心土壤的干湿,认真记录栽种要领、气候、雨水、灌溉,施肥,除草……倾注了他的一片心血。

图片


不久它的叶子的茎下长出细小的卵圆形的豆豆,山药豆便出现了。初冬落尽叶子,顺着它柔软的藤蔓,轻挖土壤,一株株山药便露了出来,不知是道信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又或是这山药承受了日月精华和道信双手的精心栽培,挖出的山药竟个个形似手掌,块茎粗大,状似佛手!用它熬粥,老人小孩儿吃了,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山药炖肉,更是汤白味醇,醇香绵厚,糯味悠长。
由此道信总结出培育佛手山药的条件: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源丰富,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长较好。不耐高温,耐寒,喜湿润,但怕旱涝。于是道信把收获的山药,用湿润的细沙保存好留种,来年春天分发给白茅冲的村民,教授村民如何栽种,亲自下田指导解惑,渐渐地,山药就这样栽种开来。
灵山圣水必出贤人。武穴史上第一个会员舒其志的曾孙——舒万山,官至江西万载县令告老还乡后,见这里山清水秀,北边是后峰寨,东边为灵龟山,西边是九龙城山,整个地理形势如同一把金椅子的扶手,中间一涧清水,九龙城南边的低山叫葫芦山,好一处风水宝地!于是在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舒万山由梅川十字街迁入白茅冲,繁衍生息,耕读传家,人才辈出,至今发展成六百余人的垸场叫舒家冲。“冲”是“沖”的俗字,有两层含义,一为水流涌动,一为交通要道。道信培育出的佛手山药,在舒家冲继续栽培至今,这就是佛手山药发源于舒家冲的由来。大金铺位于广济县中部,地处大金河滨,是县治梅川到武穴、龙坪、田镇等沿江地带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迁入的人口日益增多,民生经济繁荣,佛手山药也因此传播开去。


责任编辑:刘进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