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钟魁)6月7日,仙桃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市群众艺术馆举行。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通过非遗展览、非遗展销、非遗展演、互动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仙桃市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活动当天1500余名市民进馆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仙桃原名沔阳,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拥有1500多年的建制历史,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仙桃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指尖生花的仙桃雕花剪纸、韵味悠扬的荆州花鼓戏、点草成金的麦秆剪贴……
当前,仙桃市要采取得力措施,让非遗走进学校、商圈、市集,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加大传播力度,让非遗艺术在新媒体频频“破圈”。据统计,仙桃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3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13项。它们都是一代代沔阳儿女在辛勤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时至今日仍在滋养着我们的生活和心灵。所以,我们要创新传播方式,加大传播力度,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非遗作品,让一个个隐藏在民间的非遗项目走进公众视野,让非遗艺术在新媒体频频“破圈”,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
推进课程改革,让非遗文化在校园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要组织沔阳民歌、雕花剪纸、荆州花鼓戏等非遗传承人到中小学授课,为非遗传承进校园编印仙桃雕花剪纸、荆州花鼓戏等非遗项目教材,录制发行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传统剧目音像制品。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加强学生们学习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的意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树立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传承保护非遗,让非遗项目彻底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薪火相传,方能永存,非遗项目最重要的是传承,只有传承才会使它获得永久的生命。仙桃市要对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开展特色保护,如推动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公园、酒店,鼓励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文艺作品;指导非遗传承人将涉及知识产权的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工具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申报地理标志和著作权登记,让非遗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其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始终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秉持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理念,全面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活下去”“火起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