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省唯一以三峡移民为主题博物馆,在秭归!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18 01:02:08

临近夏至,正是三峡库区最美的时节,高峡出平湖,碧绿长江滚滚而来。

6月11日,三峡库区秭归县徐家冲港湾之畔,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正式开馆。该博物馆为何建在秭归?有哪些看点?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今天,一起走进这座博物馆,了解它的故事。

01

为镌刻三峡工程及百万大移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明确扶持湖北省和重庆市各建一座移民纪念馆。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座以三峡移民为主题的博物馆,它为何建在秭归?

“湖北作为三峡工程前沿阵地,淹没范围包括夷陵、秭归、兴山、巴东4个县区的31个乡镇256个村,搬迁安置移民21.63万人。而秭归搬迁9.8万人,为全省最多”。原秭归县水利和湖泊局三级调研员向伦昌介绍道。

图丨三峡工程博物馆

向伦昌说,秭归位于坝上库首,具有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的区位优势和屈原故里文化旅游的人文优势。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落地秭归,可与坝区的三峡工程博物馆联动和错位发展,利于全面展示三峡工程和三峡移民成果。

2017年4月,秭归县政府上报、宜昌市政府转报《秭归县关于承建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项目的请示》。一个月后,省政府签批意见,同意由秭归县承建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

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落户秭归,是秭归人民的光荣!秭归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选址、设计、招标等工作。

向伦昌回忆,博物馆建设的难点有很多:历史资料和多媒体等展示手段间的平衡,库区县与外迁安置区间的内容统筹兼顾,以及前期工作遇上疫情,实物征集只能线上沟通等。其中,最难的还属随着各地机构改革,移民管理工作机构撤销,库区四县的史料收集难度较大。

为此,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在项目建设资金上给予全力支持、进行专题协调;秭归紫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全面履行主体工作责任;工作专班多次往返夷陵、兴山、巴东及重点安置区县,寻线索找资料;专家顾问团在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先后10多次集中审查陈列布展方案。

从2019年土地批复,再到如今的开门纳客,一座让全世界了解三峡移民、三峡文化的窗口,一个展示全国人民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成果的平台,一座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殿堂,一个通过影像、物品、文字、场景等手段共同构建的三峡移民事件集体记忆的空间揭开面纱。

02

“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整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正中大门意为‘三峡之门’, 右边建筑意为‘故土’, 左边建筑意为‘新园’。”干了30年移民工作的秭归移民干部王海群带领记者一路看,一路说道,建筑的总构思是从故土到新园,门框的两侧遥相呼应,也表达着旧故土和新家园的跳跃变迁。

在博物馆广场,建设有“秭归九龙奔江”等4个景观。26年前,秭归老县城西山脚下的九条大石梁,犹如巨龙横卧江中。当时江中波涛翻滚、声若雷鸣依稀在耳畔。

沿着广场进入正门“三峡之门”后,来到序厅,迎接参观者的是主题雕塑《世纪壮举 湖北担当》,人物雕塑凝练湖北三峡移民英雄形象。雕塑配合三峡移民精神景观,带领观众回顾这首荡气回肠的移民史诗。

王海群介绍,该馆依据三峡移民“搬迁前”“搬迁中”及“搬迁后”三大重要历史阶段进行布局,划分为“壮丽三峡 巴风楚韵”“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等八大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还原了景贤门、古民居、青石板街、江滩铺子、铁匠打铁、纤夫拉纤、乌篷船、吊脚楼,展示库区老县城的风采,打铁声、叫卖声、峡江号子声,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由通道下到负一楼,“飞越大三峡”体验馆则采用现代三维视听技术。当坐上“龙舟”,从空中一饱神奇三峡、雄伟大坝的壮丽风光。

水位深度4米的水下展厅,更是一大亮点。

“水下展厅以近似‘水族馆’的方式,营造出已淹没的家园场景。”王海群介绍,展厅以浮雕、灯光、声像、投影手段综合营造,再现淹没在峡江中的一景一物。

三峡蓄水情景展示屏,也让记者直观地感受到三峡水库蓄水水位上涨过程。随着水位上涨,城镇、乡村、公路桥梁、民房、农田等被一一淹没江底。

第三单元“百万移民 湖北担当”展厅里展示了湖北三峡移民搬迁安置的全过程。秭归爆破、搬迁的车队船队、手举横幅标语的移民、难舍的故乡橘树……这一座大型的微缩模型沙盘里,移民们拖家带口,洒泪挥别故土的情景,极为震撼。

在“故土”主题参展结束后,经由长楼梯从地下逐渐走向地上“新园”展厅。

为什么这么建?有什么寓意?

王海群解答了记者的疑问:“从地上展厅通过楼梯步行进入地下展厅,以建筑空间重演故土逐渐没入水中的想象场景,引导参观者感受移民长途跋涉的艰难。在‘故土’主题参展结束后,经由长楼梯从地下逐渐走向地上‘新园’展厅,明亮的全玻璃空间预示着搬入新家园后充满希冀的新篇章的开始。”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三峡工程淹没区文明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所存文明遗迹如何抢救?走进“新园”展厅,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太阳人石刻、嵌地几何纹铜敦、虎钮青铜錞于、巴式编钟等峡江地区代表性文物也在此展出。还有库区龙舟、峡江号子、王昭君传说、夷陵版画、巴东堂鼓等非物质遗产项目,博物馆将这些瑰宝也纷纷“收入囊中”。

03

放眼全国,一个博物馆带动一座城早有先例。从故宫博物院到南京博物院,从上海博物馆到三星堆博物馆……全国各地掀起了“博物馆热”。

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博物馆,秭归也在探寻着自己的答案。

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元的叙事方式吸引游客是一大亮点。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综合运用历史实物、资料图片、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为全省唯一。

逛博物馆,游客已不满足于“看景”,躬身“入景”成为新的时尚潮流。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推出的“飞越大三峡”、三峡蓄水情景展示屏、水下展厅等,使游客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

而后期,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还将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

“新落成的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还将与周边的三峡大坝、秭归木鱼岛天问公园、秭归楚文化旅游街相互辉映,形成一条亮丽的文化旅游带。”向伦昌表示,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这一新地标的开放,对秭归文旅市场的引流作用将逐渐显著,带来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效果可期。

移民的故事说不尽。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将积极申请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研学基地。“未来,这里将成为青少年研究学习的第二课堂,全省乃至国际交流的文化平台。”向伦昌说道。

(据秭归发布 原创:邹媛)

责任编辑:夏晓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