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赛武当管理局:走实绿色足迹 守护绿水青山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18 15:37:4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沙正秋 明佳 杨晓星)清晨,迎着朝阳,带着干粮,背着背包,带着砍刀,穿着迷彩服的赛武当管理局一线管护人员开启了忙碌而充实的巡山路。

赛武当保护区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东延余脉武当山系,占地面积21203公顷,保护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植物共计175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野生动物3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5种,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是鄂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年初,赛武当保护区相继入选全国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和《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4—2028年度)名单》,管护员们知道后倍感欣慰,终于自己用双手守护、用脚步丈量着的这片绿水青山得到了认可,纷纷表示以后会继续守护好保护区的每一处角落。

在赛武当保护区共有45名管护员,按照每月巡护计划,各管理站在抓好常态化巡护的同时,定期组织开展远山区、边界带集中巡护,持续织密森林资源监管网络。巡护过程中,管护员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员”,一边记录着植物,一边警惕着敏感性高的野生动物,遇见猪獾、小麂、斑羚、勺鸡等饱食后留下的粪便,遇到野猪泥潭打滚后留下的泥坑,或是白冠长尾雉掉落的羽毛,都会仔细记录。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监督员”,谨防保护区内乱砍滥伐、捕猎野生动物、采挖野生植物、违规占用林地(私搭乱建)等违法违纪行为;还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员”,通过入户走访、检查辖区内的经营单位、项目建设现场等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灭火等工作,从源头上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守牢森林资源利用底线。

随着赛武当保护区内的物种数量持续增加,不仅有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发现白冠长尾雉、猕猴、鬣羚、斑羚、豹猫、红腹锦鸡、黄腿渔鸮、小麂、猪獾等野生动物,还有通过管护员日常巡护发现黄连、八角莲、马蹄香、七叶一枝花、齿萼报春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今年上半年,保护区又新发现了三种野生动物,分别是棕颈钩嘴鹛、斑胸钩嘴鹛和蓝歌鸲。

管护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着保护区内的每一条沟、每一片林、每一座山,并引导保护区内的广大群众不断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提升法治思维,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沙正秋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