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洪湖凤舟文化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10 17:56:38

从发展历程上,凤舟竞渡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发端于荆楚大地的洪湖凤舟,在经历了农耕社会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以及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变迁之后,凤舟的文化传统仍然延续着历史流传下来的规矩。洪湖凤舟承载了久远而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

图片

洪湖端午习俗习惯过两次“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叫“小端午节在洪湖又叫“端阳节”,洪湖人端阳”,十五叫“大端阳”,二十五叫“末端阳”。洪湖沿长江一带习惯过“小端阳”,沿东荆河一带习惯过“大端阳”。洪湖凤舟所在地内荆河西岸的乘风村、柏枝村、新旗村远景村、云峰村、杨咀村、小河村等八个村长期保留划凤舟的习俗,在农历五月十五的“大端阳”日举行凤舟竞渡活动。洪湖舟竞渡有些礼仪: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准备好粽子、包子、三牲等祭祀物品,举行“开江”仪式;五月初五、十五划凤舟,到五月二十五则要“洗船”,宣告当年的竞渡活动结束。

洪湖凤舟出征习俗体现民众对凤的崇敬和虔诚。凤舟初为红色,但黄色有君权的象征,后改为黄色。凤头高一米,用黄绫缠暴。凤尾用竹蔑扎成五彩色条,似凤尾。中舱竖有两米高的方斗,斗上插一束柳枝,传说是为了辟邪。斗下安放锣鼓。27对烧子依次排后,头挠、二烧、三烧均为两对,略大。三烧后的烧略小。踩头者左手扶凤头,右手挥舞黄旗,指挥凤舟前进。

图片

洪湖凤舟竞渡出征步骤体现为当地百姓祈福求平安仪式感。洪湖凤舟出征一般有五个步骤:描彩、出巢、祭祀、竞赛、凤还巢。每年端午前夕,洪湖凤舟出征前都要对凤舟船身重新上桐油,周身新描羽毛,凤头挠子、崩、中斗等重新上色,新制凤尾,把凤舟装扮一新。职业祭祀人给凤舟开光祭祀,用鸡血点凤头,画桃符压凤冠,以示求保一方平安。凤舟还巢凤头回望,上岸前须烧香放鞭,名曰“收水”。另外,凤舟竞渡还有二忌:一忌妇女上船;二忌在凤头上燃放鞭炮。

洪湖凤舟船体建构与龙舟不同。龙舟船底宽,空船较平稳;凤舟则不同,它采用“菱船的构建原理,船身长,船底窄,船身晃动大,空船成倾斜状。因而船行速度快,迫使龙舟屡屡战败。凤舟装扮艳丽。近看似庞大彩鸟环游,远看像斑斓纹鸟靓卧,给人一种独有的美感。加之凤、龙鏖战,使竞赛场面更为壮观。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廖雪琴)

责任编辑:向登秋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