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秭归因为屈原,端午就有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习俗。
在秭归,端午有啥不一样?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为何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符号?今天,记者带你一起了解。
“我觉得划龙舟特别有意思,而且是和我不认识的朋友在一起,这里很漂亮很美丽,我希望还可以来很多次。”
“以前我从没过过端午节,感觉端午节包粽子特别有意思。”
5月27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端午特别节目的邀请,前往秭归体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法国小朋友开心地说。
千百年来,为纪念屈原,秭归形成了独特的“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习俗。
在屈乡,赛龙舟、祭屈原是重头戏。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陆游于1178年在秭归看到端午活动后写下了《归州重五》诗句。
▲赛龙舟 郑坤/摄
峡江滩多水急。新滩、泄滩、崆岭滩,滩滩都是鬼门关。虽然古代没有影像,但“文字直播”却也可以想象。陆游若不是现场感受,震撼于峡江险滩赛龙舟的热闹,绝难写出如此应景的诗来。
如今的龙舟赛场上,延续着“龙舟披红”“游江招魂”“龙舟竞渡”等传统仪式。
古乐鸣奏,古礼祭拜,嘉宾们为龙头披红点睛。“下水啰!”三声高唤,龙舟汉子高举龙头,一路疾奔,将龙头装上船身,龙舟下水仪式完成。
▲龙舟下水仪式
“我哥哟—回哟—”一声声呼唤响彻江面,古朴隆重的游江招魂仪式开始。在婉转悲壮的音乐声中,龙舟在江面缓缓绕圈盘旋,巡游祈福。宽阔的水域上幡旗猎猎,波痕荡漾。龙舟汉子抛洒粽子,召唤亲人屈原魂归故里。
▲游江招魂
“游江招魂”仪式结束后,接着进行龙舟竞渡,抢红夺标,旌旗招展万桨齐飞,呐喊声、锣鼓声震天鸣响,男女老幼举家观赏,盛况空前。
▲魏启扬/摄
感受了龙舟竞渡,再来看看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另一代表——“粽子寄情”。
秭归三个端午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当地人对粽子进行了本土化改良:用蓼竹叶包糯米,包出三角棱形、中间有红枣的、绿油油的粽子。秭归民间流传着一首《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寓意着屈原淡泊明志、忠心赤胆、高洁如玉的品格。
▲包粽子
秭归纪念屈原还有一个特别的节目——骚坛诗会。端午期间,发轫于明清时期的“三闾骚坛”诗社成员会相聚在一起,吟诵诗词,相互唱和,祭祀诗祖屈原。
▲屈原故里端午诗会
在秭归,所有的端午习俗都与屈原有关。“端午起源众说纷纭,也早于屈原。但屈原不仅是诗人、伟人,更是我们的家人、亲人。对于端午,我们只认屈原。”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承志说。
为了保护“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这一独具屈乡特色的文化瑰宝,并使其走向世界。2003年6月,秭归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班,申遗之路正式开启。2006年6月,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祭祀屈原
随后,我国启动了端午节向联合国申遗的工作。2009年,由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黄石“西塞神舟会”、湖南岳阳“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的“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
“申遗”只是手段,通过“申遗”对文化遗产加以抢救和保护才是目的。
2010年,由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国台办、湖北省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在秭归县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其后形成了“端午年年办、两年一大办”的端午文化节格局。2024年4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审定,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同意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为我省保留的四项省部级节庆活动之一。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资料图)
在5月29日举行的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李芹表示,今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首次以艺术形式创新演绎“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等古楚祭祀仪式;围绕《橘颂》《天问》《九歌》等楚辞名篇,以屈原祠、高峡平湖、三峡大坝等山水实景为幕,以全息影像等虚拟技术为笔,群聚文艺名家,生动描绘楚辞里的盛景。
每年端午,秭归都有公祭屈原仪式。公元820年的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亲自率众祭祀,写下了铭文《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即为官祭的最早史料。
将传统与现代紧密融合,既挖掘文化根脉,又紧紧贴近时代。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持守正创新:
如,改传统的猪牛羊敬献祭品为秭归特色的九畹芝兰、伦晚鲜橙、屈姑香粽;打造1艘全长62米的钢制巨型龙舟,纪念62岁时投江自尽的屈原;以无人机立体呈现火箭、空间站、宇航员、国旗等图像,远古“天问”精神,表现新时代“天问”成就……
▲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近年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不断推出各项子活动,丰富着节日文化内涵。
如,举办“最多人一起包粽子”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文化传承的平台,延续文化根脉,留住历史记忆。
▲2019年“最多人一起包粽子”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现场(资料图)
全域联动开展主题晚会、国潮巡游、文化市集、原创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游客和市民沉浸式体验“我在秭归过端午”的魅力。
各大餐饮企业推出具有峡江饮食文化的屈原家宴,不仅重现《楚辞》中的神秘菜谱,还反映峡江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饮食文化等等。
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将首次组织中国端午节“申遗地”(湖北秭归、黄石与湖南汨罗、江苏苏州)群众共聚秭归,在徐家冲国家龙舟训练基地举行屈原故里传统龙舟赛。
▲抢红
“以前只在电视上、广场上看到过,但没有亲身体验过,这次学习了,下次说不准我就是老师了。”参加2024年花灯表演人才队伍专项培训的九畹溪镇舞龙舞狮爱好者周淑年说。
开幕祭祀、端午习俗、龙舟竞渡......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将突出文旅融合,突出文化惠民,带市民游客感受“身临其境”的传统佳节氛围。
▲资料图
当传统文化“穿越”而来
传承和创新在秭归相遇
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注定不同,必定精彩!
来源:白龙岗纪事 秭归县融媒体中心
文字:泽川 张丹
-
回复